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贵州黎平:侗歌引客侗寨兴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贵州黎平:侗歌引客侗寨兴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12 03: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吕慎 陈冠合

  花桥廊凳上,坐满了歇脚的游客,远处飘来悠扬的侗族大歌声;村口的非遗体验馆里,捶布声此起彼伏,前来体验染布技艺的客人络绎不绝……“这个暑期,我们肇兴侗寨火得出圈嘞!”鼓楼下,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靛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陆勇妹举起手中的染布说,“我们的歌、我们的绣、我们的染,可都是‘宝贝’。”

  近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侗寨,寨子中心的智团鼓楼迎来新一批的研学青年。大家一边观看村民陆勇妹令人眼花缭乱的蜡染手法,一边不由自主地跟着比画起来。

  2025年1至8月,肇兴景区接待游客91.9万人次,同比增长48.85%。这个藏在贵州东南群山里的侗寨,为啥能这么火?

  “过去,从我们村到肇兴侗寨,6公里泥巴路,得走上2个小时!”肇兴镇岑所村村民陆莹妹回忆。如今,在万桥飞架的贵州,高铁穿山而过,柏油路通到了村头,将层叠群山中的侗寨与外界紧密相连。从从江高铁站出发,仅需20分钟车程,游客便能置身这座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

  “我们想把侗家的传统文化展示给更多人看。”带着这样的共识,肇兴人精心保护自己的文化“明珠”。他们注意维护村寨风貌,对吊脚楼、鼓楼、花桥等进行及时修缮。行走在整洁的石板路上,肇兴村党支部书记陆卫敏骄傲地说:“为了迎接游客,家家户户自发行动起来,把房前屋后搞得漂漂亮亮!”

  热情迎客的侗寨,还把“好声音”唱得更加嘹亮。舞台前,身着传统服饰的歌队正为游客们献上原生态的侗族大歌表演。“饭养身,歌养心,侗族大歌是传统节日里最重要的活动。”领唱的陆大姐笑容灿烂,“现在天天唱、月月唱,唱大歌成了我们的工作嘞!”

  2024年,肇兴侗寨办起了“村歌”大赛。“我们决定在保护好侗族大歌的基础上,为爱好者们搭建一个交流舞台。”挤在人群里,黎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唐大才介绍,“各村各寨都积极参加,首次‘村歌’大报名歌队就有近100支!”

  歌声悠扬,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围坐舞台周围,来自上海的游客王先生沉醉其中:“我们专门为了听歌而来,这是真正的天籁。”以“村歌”为媒,肇兴侗寨举办2024年肇兴谷雨节、“村歌嘹亮 想唱就唱”、百村歌唱大赛等活动,吸引了黔湘桂约450支村歌队、12000余名歌手参与。

  抓住流量,肇兴人把民族文化的宝贝,持续转化成乡村振兴的增量。村民们纷纷将民房改建成民宿、饭店,目前全村已有民宿320余家,餐饮60余家,旅拍100多家,文创工艺品店64家。“再也不用跑山外打工喽!”岑所村村民陆孟香说起生活的变化,“现在村里有活儿干,又能照顾小孩。”

  有了“留量”的肇兴侗寨,正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陆莹妹与青年设计师合作,推出了刺绣首饰、扇子、布包等100多种原创产品。她说:“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出游客想要的实用、好看、独特,还能突出民族文化的产品。”青年设计师崔瀚宇介绍:“我们以中国传统云肩结合非遗技艺,创作出一些年轻人更加喜爱的艺术作品。”

  夜幕降临,智团鼓楼前篝火光幕与侗歌音律交织,游客与村民一道放声高歌。侗品源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里,陆勇妹与绣娘们伏案创作不停。“我们成立品牌,创新开发了600多款文创产品,传承了侗族文化,带动了更多姐妹加入!”她说。如今,合作社成员达到200余人,覆盖黎平全县100多个村寨。

  站在花桥上,望着寨中灯火,肇兴镇党委第一书记杨秀智满怀信心:“我们会传承好侗族文化,打造更多热门业态,把民俗、农耕、非遗变成富民产业,留住游客脚步,让乡亲们的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2日 10版)

[ 责编:任子薇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