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雷爱侠 吴春燕
9月10日,位于广东珠海的中国兵器馆(以下简称“兵器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现场有哪些硬核的国防装备?当你身临逼真的战场环境,会是怎样的体验?
硬核装备亮相
兵器馆总布展面积达1.24万平方米,步入其中,众多极具历史价值与科技含量的国防装备让人目不暇接。
开馆日当天,新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口径功勋火炮、轻型坦克、重型步兵战车、多管火箭炮系统、反坦克导弹、自行防空系统等一批现役或退役装备实物悉数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兵器馆是继珠海太空中心后,珠海市高标准建设的又一个硬核文旅新名片。珠海太空中心侧重航天、航空及太空探索,突出“高精尖”与未来感;兵器馆则聚焦陆军装备和国防实战体系,强调“沉浸感、可操作性和历史纵深”。两馆共同构建“天地联动、空陆协同”的全域国防科普格局,既避免内容重复,又通过主题动线设计和课程互补,为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提供跨领域、多维度的国防科技体验。
沉浸式军事体验
有别于传统军事展览的静态模式,兵器馆以“实物展示+沉浸体验+科技互动”为核心,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国防科技的魅力。
“这些体验项目多数采用半实物仿真、VR定位、协同作战模拟等先进技术,让观众在高度拟真的虚拟战场环境中,直观感受现代军事装备的操作流程与战术协同,实现了‘可触摸、可体验、可理解’的深度文旅融合。”讲解员陈子彤告诉记者。
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共同体验坦克模拟驾驶、协同防空、跳伞模拟等项目。现场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惊叹声。
据介绍,兵器馆所有模拟体验项目均基于真实的装备参数和作战流程开发,在确保科学准确的前提下,做了适度的交互简化与情境包装。例如迫击炮模拟发射系统,虽简化了实际作战中的复杂操作,但仍保留炮手、瞄准手、装填手的协同分工,让体验者直观理解作战的团队配合和技术要点。在娱乐性上,通过虚拟战场环境、实时音效、成绩评估等方式提升参与感和挑战度,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悟”。
“这种‘能动手、可参与’的方式极大增强了国防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来自中山的一位观众在体验后表示,孩子们在模拟操作中不仅学到了装备知识,更在团队协作中理解了战术协同的重要性。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国防教育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变得生动有趣。
打造港澳青少年国防教育“第一课堂”
珠海毗邻港澳,地处大湾区核心地带。立足这一区位优势,兵器馆正积极与港澳的教育、青年组织对接,开发“国防科技研学通道”,面向港澳青少年开展国情教育和国防科普活动,推出主题参观、暑期军事科技营,利用互动式讲解和主题研学活动,生动讲述我国兵器发展史上的英雄故事和科技攻关历程。通过实装展示、模拟体验和专家讲解,帮助他们客观理性地认识国家国防发展,增强国家认同与文化归属,致力将兵器馆打造为大湾区港澳青少年国防教育的“第一课堂”。
另外,兵器馆已启动与港澳多所中学和国际学校的研学合作计划,推出“兵器+历史”主题课程,例如“从红箭导弹看中国反坦克技术发展”“陆战装备进化中的科技与决策”等。项目将采用“实物观摩+模拟体验+小组课题”的形式,让学生动手操作模拟系统、完成战术小任务,并分组开展相关课题研究。首批项目预计在今年下半年落地,实现湾区教育资源互联共享。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2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