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陕西西安:用唐诗做好文旅文章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陕西西安:用唐诗做好文旅文章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14 03: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张哲浩 李洁

  唐诗,作为文化遗产中璀璨的明珠,至今依然熠熠生辉。作为唐代的都城,长安是唐诗创作与传播的核心舞台,李白、杜甫等诗人曾在长安留下大量诗篇。

  据统计,在现存5万多首唐诗中,“长安”一词出现了1400余次。如今,这座城市正以唐诗为媒,开启一场贯通古今的文化盛事。

  近日,在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诗道终南 心意长安’西安市打造唐诗之都”新闻发布会上,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辉介绍,西安研究制定了《西安市打造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计划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能够充分彰显中华文明的“唐诗之都”文化品牌。

  围绕“诗从何处来,诗向何处去”,该实施方案安排了理论研究及发展规划工程、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工程、文商旅深度融合工程、品牌塑造重点项目、文化创意产业建设项目等5个方面、26项具体工作任务,突出唐诗搭台、旅游引路、经济唱戏的模式,推动“唐诗之都”建设。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安建设“唐诗之都”的抓手和灵魂。近年来,国内“唐诗热”不断升温,“跟着唐诗去旅行”已成为西安文旅市场的新热点。

  唐诗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山河旅行指南”。西安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左东表示:“今天,在大唐不夜城,游客可以和李白对诗;未来,在大唐西市,可以和杜甫饮酒,在顺城巷,可以和白居易、元稹吃泡馍,看秦腔。”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赋予了西安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目前,西安市登记在册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3246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28处,拥有各类博物馆163座。

  2024年起,西安市文物局推出《文物会说话》系列大讲堂及配套活动,从“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唐代服饰妆容,到“夜市千灯照碧云”的长安夜生活,广受公众欢迎。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4日 04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