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时评】
作者:王 丹
刘玉忠踏泥泞劝学、倾积蓄助困,扎根边陲乡村育人40载;被孩子们称作“秦妈”的秦春娟多次拒绝进城机会,潜心钻研、用心教学,奋勇争当学科教学带头人;河北保定学院毕业生赴疆任教群体25年接力西行,用爱浇灌一棵棵“小红柳”……日前,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发布了2025年“最美教师”,全社会无不向他们投以尊崇的目光。他们中有一群人,在山高水远处播撒知识的种子,在乡间田野点亮梦想的火炬,纵使艰辛仍不改无悔的誓言,每一个事迹都让人动容。没错,他们就是乡村教师。
近年来,通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等制度安排,数百万教师积极投身乡村教育事业。其中,特岗计划已累计为3万多所农村学校补充教师约118万人。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乡村(不含镇区)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达181.77万人。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礼赞他们“潜心耕耘、默默奉献,展现了人民教师的情怀和担当”,勉励他们“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用心用情呵护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贡献”。让我们向这些坚守乡村、潜心育人的人民教师真诚地道一声:“辛苦了!”
没有留恋城市的繁华,他们毅然转身,奔赴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站上乡村的三尺讲台,全心全意传道授业解惑。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惊心动魄,唯有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与默默坚守。
他们似汩汩清泉,滋养充满求知渴望的心灵,给予信心与勇气,让乡村的孩子们也敢于筑梦、勇于追梦。他们为孩子们打开一条条走出大山的路,去拥抱更大的世界,创造人生更多的可能。他们是耀眼的星火,共同点燃乡村教育的熊熊火炬,助力推进教育公平,让广袤田野沉淀为精神沃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希望。
近段时间,清华在读博士生庞众望的励志人生引人落泪。从河北农村到科研报国的宽广舞台,一路走来,他至今仍感恩“年少时被馈赠的种子”,感怀乡村教师们的“朴素与真诚”。人们刷屏式传播他的人生故事,何尝不是对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深情礼赞?我们深知,来自乡村教育的托举,对个体、乡村甚至一个国家,到底意味着什么。
广大乡村教师群体发自内心的对教育的热爱令人动容,他们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无私奉献让人感佩,他们挺身而出勇扛责任的担当使人肃然起敬。但别忘了,他们也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也追求幸福的生活,期盼美好的未来。与城市相比,在乡村任教要克服更多的困难,面临更多的挑战,也因此,我们要给予乡村教师更多支持与关怀,用心呵护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让他们的人生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期待全社会都来关心乡村教师,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强化各方面的保障。同时,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畅通他们的专业发展、职业晋升之路。让乡村教师成为有尊严、有盼头的职业,让“留下来”不仅是基于他们乐于奉献的精神境界,更出自真正的人生选择。
当更多有生力量加入其中,教育这个推动乡村现代化的引擎将更加有力,更多的希望也将在乡村升腾而起!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5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