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李 宏 张国圣
12年来,她秉持产教融合理念编写的6部教材走出校园、走向世界,被多家知名企业用于培训几十个国家的技术技能人员;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潜心研究智能检测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近20项课题;把课堂搬进工厂车间,让教学流淌产业血脉,点亮学子技能报国的梦想。
她,就是杨洋教授,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车辆工程学院副院长,2025年“最美教师”获得者。
2013年,杨洋从同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一头扎进职教这片沃土。10多年来,她付出无数心血和汗水,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点亮技能星火、托举智造脊梁的“金师良匠”。
教书育人,杨洋始终围绕“产教融合”,和团队一起,坚持把产业经验融入教学之中,不断锤炼过硬的教学本领。
“记得2021年,在备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时,我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没人退缩,而是整个团队一起在企业车间坚持通宵奋战,最终克服了重重难关。”杨洋说,当团队捧着那张全国一等奖的奖状时,大家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重庆是工业重镇,当前正在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学校要创办新专业,积极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作为职教战线的一名教师,杨洋勇挑重担,主导构建课程体系,拓展开发实训资源,努力开发课程对接产业发展战略,为促进产业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她打造“把课堂搬到工厂车间”的工学结合模式,实现学生技能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她带头走好“科教融汇”育人路,研究成果被多家企业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24年,杨洋接到教育部职业教育“101计划”中《新能源汽车试验技术》数字教材建设的重任。面对没有成熟经验可循、缺少真实案例支撑的现实难题,杨洋一头扎进中国汽研、招商车研等企业的实验室,了解前沿技术、剖析真实案例、推敲专业术语。
一帧动画精修数十次,一个术语推敲数十遍,500多份工单、2000余张照片铺满案头……经过不懈努力,终让教材入选首批建设名单。
人们时常看到杨洋奔走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身影。她要打造出更多精品课程教材,把企业实战带进课堂,搭建协同科研平台;把企业项目导入学校,真正助力企业解决难题,促进学生成长。
杨洋说:“新征程上,将始终以奋斗之姿,扎根教学实践,推动教学与产业深度融合,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书写好职教报国的时代答卷。”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5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