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长江文化艺术季:江声万里 文脉流长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长江文化艺术季:江声万里 文脉流长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23 03: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节庆里的中国】

  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 张锐

  万里长江,是一部流动的文明史,自远古汤汤而来,携着雪山的气息,裹着岁月的尘沙。

  若想触摸这条大河的脉动,感受它万古不息的呼吸,那么金秋时节在荆楚大地铺展开来的“长江文化艺术季”,便是一轴徐徐展开的长卷。

  9月12日至10月30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湖北举行。美术、电影、音乐、戏剧、文博、非遗、文学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系列活动如浪花般层层涌来,邀八方宾朋共赴这场长江文化艺术的盛会。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一曲宋词,既吟咏了长江串联起的千年情谊,也道尽了往来不便的年代里那绵长的思念与怅惘。

  而今,这场以长江为纽带的文化盛宴,载着各地的风情与故事,串联起沿岸省(区、市)的文化脉搏。你听,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上,歌声如线,连起了整条江流——《次仁拉索》里雪域的苍茫,《太阳出来喜洋洋》中巴蜀的欢快,《洪湖水浪打浪》蕴藏的鱼米乡情,《茉莉花》飘散的江南韵味……一曲未尽,一曲又起,这是从高原到大海的接力。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长江文化卸下高阁的矜持,主动走向人间烟火。“映像长江”电影周让银幕的光亮照进百县千村,修复的《洪湖赤卫队》里,有老一辈熟悉的浪花与枪声;“聆听长江”音乐周以赠票方式邀请各界代表免费观看;“遇见长江”文学周则铺开素笺,邀请人们用最深情的文字,书写对长江的眷恋……

  文化的滋养,如春风化雨,润泽人们的寻常生活。在“书香长江”阅读周,数百万元购书折扣优惠券,引导人们翻开书卷,于字里行间探寻江河的奥秘。而“灵动长江”舞台艺术精品展,则汇集17部佳作、27场演出——从京剧《红灯记》的铮铮风骨,到舞剧《朱鹮》的空灵诗意,邀观众步入剧场,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长江文化艺术季不仅是舞台艺术的盛宴,更是深入城市肌理的文化漫步。非遗大集上,汉绣的绚烂、黄梅挑花的细密、楚式漆器的华光、蕲春艾灸的氤氲药香,无不承载着世代相传的匠心与智慧。一位父亲握着孩子的小手,在陶土上留下稚拙的指纹,轻声说道:“你看,一条长江,养出了百样的巧手。”此刻,抽象的文化化作真实的体验,在指尖传递,在心间流淌,成为可触摸、可感知、可延续的鲜活传承。

  探寻文化的深流,必向其源头而行。“视听长江”网络传播活动中,媒体人与创作者们登黄鹤楼极目楚天,入盘龙城叩问沧桑,于荆州城垣感怀兴废,在赤壁矶头追思风云。湖北省博物馆里,听编钟复鸣金石,再奏楚调悠扬;荆州博物馆内,看马山楚墓两千年前的织绣,在丝线间绽放。

  当艺术的波涛席卷两岸,思想的火花也在东湖之滨点燃。“长江高端智库对话·2025”汇集智者目光,共商大河流域的未来;而“江流万古”文物展,汇聚全国37家文博单位160件(套)瑰宝,从新石器时代的朴拙到明清的华彩,诉说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壮阔历程。

  从江源冰川到入海口,从巴山夜雨到江南烟雨,长江文化艺术季绘制着一幅新时代的“长江万里图”。正如一位学者所言:“湖北正在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书写新时代的‘长江文明对话’。”

  在金秋的长江畔,在艺术的波涛里,这条大河气韵磅礴地向我们走来——这里有屈子的诗篇,有楚王的城阙,有万古流淌的文化脉动……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3日 05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