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日校首次开课一座难求,上海市民美育为啥这么火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日校首次开课一座难求,上海市民美育为啥这么火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16 04: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中午12点,位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市民日校总校301教室,学员们开启了“午间一小时”的爵士舞学习。

  下午3点,同一间教室,戏剧表演课准时开课。“我是刘晶晶,自由职业,这是最有挑战性的课程,因为我性格内向”“我是一名心理治疗师,想通过体验戏剧表演,探究戏剧在心理治疗方面的作用”……学员们席地而坐,逐一介绍自己。

  此时另一个教学点,徐汇滨江西岸大剧院3楼的望潮排练厅里,市民日校“都市下午茶”课程刚刚下课。这门零基础入门的成人芭蕾舞形体课是目前日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学员中既有90后,也不乏70后,第一节课是跟着老师陈莉颖的指点,练习芭蕾站姿。透过一整面墙的落地窗,看着开阔的江景和来往的趸船,学员方女士一脸满足,“小时候就有一个芭蕾梦,今天圆梦了”。

  9月1日,首次开设的上海市民日校与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秋季班正式开课。从早到晚,从文化馆到商圈、园区,遍布上海16个区的611个教学点同步开出1967门课程,40501名学员步入自己喜爱的课堂。

日校首次开课一座难求,上海市民美育为啥这么火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总校开设的民谣吉他课。光明图片

  办了夜校又开日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由于上海市民艺术夜校供不应求,我们在夜校人群基础上做了大量调研,发现不同市民群体在培训需求上存在一定差异,根据这些需求我们精选部分课程,开辟了日校项目。”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徐皓介绍,错峰推出的市民日校充分考虑了在职人群、退休人群、全职妈妈、自由职业者、学生等群体在培训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差异化需求。其合作方式、运营模式则与夜校相同,采用500元/12次课的公益性收费模式,倡导激活文化馆及各类新空间的“错峰共享”效应。

  比如,艺术早课聚焦银龄人群和全职妈妈,多在社区或居民集聚的空间进行;“午间一小时”课程主要针对在职人群,多在办公楼宇、产业园区或白领午休就餐的商圈等新空间开展培训;都市下午茶课程的场地则包含了更多可以错峰开放的优质空间,进一步拓展服务人群的广度。

  不到一分钟,名额一抢而空

  今年8月,夜校秋季班报名首日,143门课程在1分钟内被抢空,最快课程3秒售罄。体育课程报名热度排名第一,如壁球、成人射箭、普拉提等;排名第二的是音乐类课程,如爵士鼓、古琴、钢琴等;排名第三的是职场类课程,如陪诊师入门考证积分班、人工智能训练师考证积分班等。日校报名火爆程度不减,不到一分钟,27门课程名额被一抢而空,最快课程4秒售罄,其中壁球最受欢迎,成为日校夜校报名“双冠王”。

  “总体来看,经典课程还是一如既往地受欢迎,在此基础上,市民对于能提升生活品质及具有实用性的课程更感兴趣。”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吴鹏宏告诉记者,从办学模式来看,市民艺术夜校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日校作为重要补充,两种模式相得益彰,形成了覆盖上海全市、层次丰富、选择多样的市民艺术教育体系。

  记者梳理数据注意到,本期市民艺术夜校报名最高瞬时在线抢课人数为94.58万人,恰好介于夜校去年秋季班89万人和今年春季班117万人之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日校及各条线美育项目在分流市民学习需求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凯锋看来,上海市民日校与夜校的火爆开班,既反映了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充分展示了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途径的创新与优化。

  课程涵盖艺术、健康等多个领域

  为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课程设计也在与时俱进。

  作为普陀区文化馆分校,曹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次纳入教学点范畴,在医疗服务场所内开启与艺术夜校的创新联动,为学员打造夜晚“疗愈空间”。“中医养生和急救技能都是我感兴趣的。学习这门课程,除了能掌握一些日常保健方法,还能学到应急救护的方法。”学员徐先生说。

  “今年的课程设置不仅涵盖芭蕾舞、戏剧表演等传统艺术形式,还特别关注市民的身体健康与心理疗愈。”黄凯锋说,“通过创新举措,上海市民的文化需求得到了更全面的回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效能和社会影响力也随之提升。”

  晚7时,杨浦文化艺术中心开出的留学生定制班迎来新学员。课程引入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绵拳和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以及扯铃子和敦煌壁画线描技法两项杨浦区非物质文化技艺。“用两根木棒做把手,系一根细绳在木棒一头,扯住把手让铃子飞速旋转,发出嗡嗡声,这在北方叫抖空竹,在南方叫扯铃子,曾是流行的弄堂游戏”,课程内容激发了留学生的参与热情。

  从夜校的持续火爆,到日校、夜校双轨并进,上海市民美育的扩容升级,正是精准把握市民需求、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生动实践。它让“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全龄可享”立体化美育网络更趋完备,滋养更多市民的精神世界。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6日 09版)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