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时评】
作者:张 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近日,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的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悄然“出圈”,牛肉拉面制作师被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成为一种全新的工种,为从业者提供更加清晰的职业发展新机遇,铺就增收致富的“新赛道”。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第七批新职业信息,新增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咖啡加工工等17个职业,增加旅拍定制师、睡眠健康管理师、服务犬驯养师等42个新工种。这些新职业新工种集体“亮相”,生动反映了数智时代产业结构升级的新趋势和新动向,打开了创业就业新空间,激发了经济社会新活力。
新职业新工种是产业变革的生动缩影。任何一个时代,生产力的变革总会带来生产关系的调整,总会引发产业变革的“连锁反应”。新职业新工种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生产方式变革的新图景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创新技术应用方案、虚拟场景竞相推出,大量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新职业、新工种竞相发展,大大增加了创业就业的“新容量”。比如,新增工种中,有50%以上与新技术、新产业直接相关。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机器人切割设备操作工等新职业新工种,深刻反映了数智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赋能增效作用;智慧景区管理师、保鲜花制作工等新职业新工种,反映了健康消费和美学消费带来的新的消费增长极;养老服务师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它们代表民生服务的热点领域,标志着公共服务从“粗放投喂”向“精准匹配”的转变。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新职业、新工种既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映照,又是推动劳动者创业就业的“加油站”和“风向标”,能够为劳动者创业就业有效“蓄能”和“扩容”,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自2019年以来,人社部已发布6批93个新职业。新职业的崛起,是时代赋予劳动者的机遇,也是社会进步的见证。面向未来,我们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进一步细化优化社会分工,健全新职业新工种的用工保障制度和机制,推动职业焕新迭代与人的发展提升同步,提升新职业新工种的社会知晓度、认可度,制定多层次、相互衔接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加强新职业新工种培训和评价工作,引领新职业新工种规范化、内涵式发展。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6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