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学思践悟】
作者:杨金卫(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社会科学院党的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和“神经末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强调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征程上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应全面总结我国基层治理实践经验,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推进机制创新,深化科技赋能,用好考核激励,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发挥组织优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关键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基层治理实践中,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通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探索适合不同社会主体的党建形式,组建跨行业、跨区域的党建联合体,科学灵活设置功能型党组织,推动党建工作向新就业群体、新空间延伸拓展,以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凝聚基层治理合力,通过有效整合各级党建信息平台与基层治理服务平台,深化党群服务阵地功能融合,促进不同党组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畅通有序参与治理的渠道,不断优化整合资源力量。拓展党建工作覆盖面,实施新兴领域“两个覆盖”攻坚,推行“行业党委+企业支部”组织模式,对小微企业通过发展党建联络员、派驻党建指导员、建立云上党支部等方式实现组织覆盖,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党建网络,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党领导基层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把就业、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解决好。
推进机制创新。构建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在基层治理实践中,要构筑全链条资源整合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工作部门的统筹作用,加强其与政法、卫生健康、教育、民政等部门的业务对接,形成高效协作模式,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揽,着力解决基层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完善多元主体参与决策体系,升级红色议事厅功能,构建居民、物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共治平台,融合多重渠道,健全专家评审与群众评议双重机制,建立治理难题数据库并强化决策落实跟踪。强化资源统筹共享机制,全面盘点党建资源,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联合督办及动态优化机制,推动城乡要素互联互通,加速党建与业务融合项目落地。创新精准服务供给模式,打造“五社联动”升级版,培育党员领衔的专业化社会组织,开发“党建+养老助残”等特色服务包,依托“15分钟党群服务圈”等完善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闭环服务,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延伸,向困难群众倾斜。创新服务供给为基层减负,科学规范工作流程,严控政策层层加码,精简基层事务,严控督查考核、会议文件,清理过度留痕及不合理的一票否决,整合治理台账,推广“多表合一、多事联办”,依托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加强对城乡基层运行形势和特点的研判,积极做好风险防控,洞察风险发展趋势,提高风险预测预警预防水平,增强风险治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升基层治理专业化水平。同时,要提高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使其遇到突发事件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敢于负责,关键时刻亲临现场、靠前指挥、果断处置。
深化数字赋能。在基层治理实践中,要把握数字化赋能治理大势,将“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融合作为一项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工程,不断深化治理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攻坚,持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基底,积极探索数据资源大循环,不断优化提升数字发展环境。建设协同高效的智慧治理体系,对现有政务服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各类线上服务平台,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系统,促进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交换共享,让群众享受到智能精准、便捷高效、规范有序的民生服务。完善数字化全域网格体系,健全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机制,通过数字化实现全程网格化,建立统一的问题自动发现、任务智能分派、信息直达基层、结果跟踪反馈的智慧化工作闭环,以数据通、业务通、体系通带动实现组织上下通、干群上下通,实现政府管理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决策与民意上下直通互动。深化数字赋能治理,整合平台数据资源,构建省级统一数字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经济监测、风险预警、智能调解等应用场景,实现数字治理一网统管、一屏通览。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协同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文化和数字生态多领域建设,走出社区数据底座“实”、数据应用场景“多”、数字化转型生态“活”的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用好考核激励。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常长结合、久久为功,构建科学有效的基层治理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突出党建成效导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考核评估要注重实际效果,优化以党组织建设质量、党建引领协同效能、党群关系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增加工作创新、项目成果转化等指标权重。从实际出发,缩短评估周期,建立容错机制,加强前瞻研究,提升政策动态适配性。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在基层治理考核中紧盯年度确定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指标落实没有,实际效果如何、群众反映怎样,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是否放在心头、摆在案头、抓在手头,具体办理效果如何,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焦点问题是否有新突破、堵点卡点是否打通等等。强化政策配套协调,发挥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基层治理共享平台,构建统筹规划、特色化落实的政策格局,完善党建带社建机制,设立专班并建立常态化调研联签机制,确保政策制定源头贴近基层实际,培育红色合伙人,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热情,建立飞行检查等督查制度,确保政策直达基层、红利精准释放。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拓宽职业发展通道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酌情实行红榜激励和黄牌预警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单位评优挂钩。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制度,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6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