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论坛】推进服贸创新发展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论坛】推进服贸创新发展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17 03: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论坛】

  作者:魏 浩(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近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吸引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5600家企业线上亮相,共达成建筑、信息技术、金融等领域超900项成果,精准医疗、超高清视听、光量子计算机、仿生细胞传感器等方面的新产品在本届服贸会上进行了首发。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服务贸易盛会,是贯彻落实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举措,有利于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稳步提升,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从现实情况来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消费需求和占比整体都表现为增加的态势,我国居民消费从以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部分服务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提供和交付,改变了传统服务贸易的发展模式,重构了服务贸易的交易属性,催生了服务贸易的新业态新模式,服务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将重塑国际贸易格局以及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为我国服务业以及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与发布,都明确了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是培育外贸新动能、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举措。在具体实践方面,从2016年至2023年,在28个地区开展了3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重点探索与服务贸易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促进机制、政策体系、监管制度、开放路径、发展模式,累计向全国推广157项试点经验和案例。通过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试点城市围绕消费升级、新兴产业、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制定地方标准21项,向全国进行了复制推广,引领带动了全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快,规模位居全球前列。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把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加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进一步压减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有序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规范服务领域许可、资质和技术标准,破除各类隐性壁垒。在进口方面,主动扩大优质服务进口,修订鼓励进口服务目录,鼓励国内节能降碳、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等技术和服务进口,聚焦国内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推动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优质生活性服务进口,以高质量进口加快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生活质量提高。在出口方面,继续鼓励传统优势服务出口,“中国游”“中国购”等火爆出圈,推动中国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拓展特色服务出口,支持金融、咨询、设计、认证认可、法律、调解、仲裁、标准化等专业服务机构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服务贸易”,培育新的服务出口增长点。

  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加强风险防范和监管。在配套政策方面,继续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利用外资助力国内服务业做大做强;推动服务贸易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对外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综合性服务;聚焦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堵点难点,从财税、金融、便利化等方面制定务实的支持措施,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服务进口和出口。在风险防范和监管方面,建立对服务贸易领域重大开放举措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防控机制,加快在各类试点示范平台先行先试,提前识别潜在风险,评估风险承受能力;优化保税监管模式,支持各地区依托综合保税区开展“两头在外”的研发、检测、维修、文物及文化艺术品仓储展示等业务;以前基于传统贸易方式建立的服务贸易监管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用人工智能发展催生的服务贸易新业态,亟须加快探索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监管和治理体系。

  总的来说,在服务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服务业国际投资和服务贸易日益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重要力量的背景下,我国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完善服务贸易发展相关政策,提高服务贸易的开放水平,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提高服务贸易占比,既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外贸发展培育新动能,又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更多“中国动力”。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7日 03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