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安徽汽车产业向新转型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安徽汽车产业向新转型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18 03: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马荣瑞

  总拼线上,车身底板、侧围等部件经过“预拼”环节,便被送入双层立体加工岛开始拼装;地面上,AGV小车搬运着各类物料在不同加工点穿梭;产线上,工业机器人可以对650个关键过程进行AI视觉检测……近日,记者走进安徽江淮汽车尊界超级工厂生产车间,负责人魏大卫正来回巡视,各环节各司其职又协同配合,超级产线紧张忙碌又井然有序。

  “不同于传统汽车制造,高端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性能要求匹配相应的过程能力。”魏大卫指着加工岛旁的一块电子屏幕告诉记者,“在汽车制造过程中,一辆车的生产工艺、设备参数以及质量信息等关键数据会同步上传、储存,以‘数字孪生’的形式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以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为显著特征的超级工厂,是安徽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生动剪影。记者从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上半年,安徽汽车产量达149.9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73.09万辆,双双登顶全国榜首。

  “我们坚持以有为政府赋能有效市场,以整车规模效应引领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安徽省汽车办”)部门综合协调组工作人员王磊介绍,以省会合肥为例,当地已集聚合肥比亚迪、江淮汽车、蔚来汽车、大众安徽、合肥长安等整车企业,外资企业、央企造车、新势力造车、地方自主品牌、华为生态圈等多种造车模式在此落地。

  当前,安徽拥有规上零部件生产企业1100多家,并着力推进皖北专用车集聚发展、零部件转型升级、后市场提质增效。

  “目前,安徽整车企业的大部分配套集中于长三角地区,单从省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融入情况看,皖北地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安徽省汽车办零部件推进组副组长李红梅向记者介绍,安徽省汽车办将常态化组织细分领域供需对接、技术对接,持续深化整零协同,提高对接效率。

  如今,通过省市联动,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安徽已形成宣城汽车基础零部件、六安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马鞍山汽车轻量化材料、阜阳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滁州报废汽车循环经济等产业集群,涵盖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轻量化材料、销售维保、回收利用等汽车全产业链。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8日 10版)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