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新闻随笔】
作者:李玉滑
“前段时间我碰到一些以前的同事和朋友,因为有半年、一年左右的时间没见面了,忽然发现他们精神状态好了许多,有的告诉我减了5公斤、8公斤的体重,个人的活力和自我感受非常好。”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负责同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谈及体重管理问题,呼吁大众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体重稳定在健康状态。
管理体重,既是管理自己的健康,也是管理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奋斗姿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出现了体重过重的情形,这与食物摄入过多、缺乏锻炼、久坐等因素相关。体重是衡量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预测身体疾病的关键指标,和多种慢性病都有关联。如果体重能够管理得好,可以避免一些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我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适当的体重,可以获得更健康的体魄、更美好的心情和更蓬勃的朝气。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有不少体重超标的青少年走进体重门诊。这种对体重门诊的认可是科学研究推动、公众意识提升与社会氛围改善的综合体现。国家卫健委的报告显示,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31.8%。超重与肥胖是许多慢性病的关键诱因,肥胖还可能与人的自卑等负面情绪相关,对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然而,过去并没有多少人因为体重问题而走进医院进行诊治,随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体重超标与生理心理疾病密切相关,意识到“减肥”需要科学指导,体重门诊也就越来越被接受、被信赖。
体重超标可以医学干预,体重管理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积极践行。如今,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成了人们下意识就会考虑的问题。这些年饮食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报告显示,近年来消费者外卖购买倾向于选择粗粮食品,茶饮乐于选择低糖度。可见在饮食上,人们对营养健康有更加笃定的追求。去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为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科学饮食提供了详细参考,其中提供的食谱细化到全国不同地区。当下,人们早已开始行动,对照着食谱为自己和家人制作餐食,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管住嘴”的同时,科学运动的理念也更加普及。许多家庭更加重视对自身和青少年体育习惯的培养,利用更多时间进行体育运动。越来越多的学校也积极响应号召,将体重管理融入体育教学与校园生活。在阳光大课间和体育课上,学生通过多种运动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毋庸置疑,通过运动,不仅能够减重,还能够获得更优的代谢率、体脂率等,让身体更加健康。
今年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全社会当积极行动起来,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合理膳食、适当运动、规律作息等,收获健康、快乐。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9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