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王斯敏 马姗姗 章正 孙金行
华北沦陷、上海沦陷、南京沦陷……
“乡亲们,小鬼子正穷凶极恶步步抢占咱们的国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战士们在前线与小鬼子以命相搏,他们急需马匹、粮食、枪支弹药。咱们该怎么办?”
“我捐一匹马!”
“我捐一石粮!”
“我捐一个金戒指,让战士们买弹药!”
…………
在巴尔鲁克雪山映照下,巴什拜羊在广袤的草原上悠然吃草。裕民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是1938年夏天的一天,故事发生在新疆裕民县库鲁斯台草原。
这场抗日捐献活动,贡献最大的人,名叫巴什拜:捐了200匹好马,42石粮食。
主持活动的人请他讲几句话,这位身材魁梧、髭须浓密的哈萨克族汉子话不多,却字字铿锵:“羊群离不开草原,牧人离不开家园。如果家园都没了、国家都没了,要马和牛羊还有什么用?!”
“说得对!”“我也要捐!”“我也要捐!”……现场,掀起了又一轮捐献高潮。
巴什拜,全名巴什拜·乔拉克·巴平,1889年生人。年轻时,家里很穷,靠给巴依(哈萨克语,牧主、财主)放牧为生。
民间口口相传:一天早上,巴什拜发现羊群中混进了“不速之客”——一只体形健硕的公盘羊,正在和他的土种母羊“卿卿我我”。
他心里一动:当地土羊体形小、肉质差、长得慢,而野生盘羊不但个大味美长势好,还极耐寒、皮实。如果能让盘羊和土羊杂交……
于是,他没有惊动盘羊。盘羊离去后,他在那只母羊身上做了记号。
几个月后,母羊产下了一只小公羊。果然基因优良!小羊羔简直是“见风就长”,不足一个月就比同龄小羊大了一圈。冬天大雪封山,它能用蹄子跑开冰雪吃草根;每逢大旱牧草枯死,它就用嘴拱开坚硬的地表觅食……
巴什拜试着用这只羊进行繁育。经过一次次失败、一年年摸索,他终于成功了!很快,这种通体红棕的“大尾巴羊”便因健壮高产、肉质肥美而广受欢迎。巴什拜的羊群“长”满了库鲁斯台草原,“长”满了巴尔鲁克山,“长”满了这座北疆小城的山山峁峁、草原牧场。
巴什拜成了“富人”后,没有为富不仁,而是大量捐献:捐了裕民县第一所初级中学,捐了裕民县第一座水电站,捐了裕民县第一家电影院……
为了抗战,他一次一次捐献。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他捐马上千匹,粮食、牛羊不计其数。
在他的带动下,新疆掀起了抗战劳军热潮:
一位哈萨克族妇女,毅然捐出养老钱、一锭50两重的金元宝;
一位柯尔克孜族七旬老妇不顾劝阻,摘下自己唯一值钱的、陪伴了大半生的金耳环;
一个维吾尔族家庭生计困难,就含着热泪送子上前线,一声“好巴郎,多杀几个鬼子再回来”……
1938年8月24日,各族人民捐款捐物换来的10架“新疆号”飞机,从乌鲁木齐东郊机场飞赴抗战前线,在武汉保卫战中大展神威,给日军以迎头痛击。这些翱翔蓝天、奋勇杀敌的“战鹰”,承载着多少个“巴什拜”对祖国最深沉的爱!
1950年6月起,美国悍然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巴什拜作出决定:独自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而且,必须是最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
为此,他捐出400匹马、100头牛、4000只羊、黄金100两,得到了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王震高度赞扬。
1953年,“故事像星星一样多,心胸像草原一样广”的巴什拜,不幸病逝。临终之际,他留下遗言,把自己所有的羊、马、牛、骆驼,无偿捐给国家。
…………
金秋时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光明日报“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采访组来到了裕民县。
清晨,无边无垠的库鲁斯台草原笼罩在金灿灿的霞光里,一只只肥硕的巴什拜羊迎着霞光悠闲地啃着牧草。
“把羊养得壮壮的,这一年日子都能美美的。”牧民卡得尔哈孜·努拉哈买提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以前养了十几年土羊,怎么养都是一200只,规模上不去。自从几年前开始养巴什拜羊,现在早超过600只了。”
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塔城综合试验站站长章树林告诉记者:巴什拜羊,曾有过“起死回生”的过程。
生物种群,时间久了品种会退化。1983年,裕民县纯种巴什拜羊仅剩下不足2000只。
“不能眼睁睁看着这‘金字招牌’褪了色!”1990年代中期开始,县里启动巴什拜羊提纯复壮工程,联合专家团队驻场指导,还建立了“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每年县财政拨款,进行良种推广。
效果很快显现——一般的羊7到8个月才能出栏,提纯复壮后的巴什拜羊只需要四个半月;各国羔羊平均胴体重13.9公斤,巴什拜羊四月龄胴体重就达到了18公斤;一般羊的骨肉比是1:3,巴什拜羊则是1:4……
巴什拜羊的“魔力”又回来了!拿下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号,成了裕民不折不扣的支柱产业。家家户户靠养羊富了起来。巴什拜优质羊肉不仅远销北京、上海、广州,还出口马来西亚等国家。
是啊,巴什拜羊,不但是“爱国羊”,也是“富民羊”!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7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