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论坛】扩大优质服务供给 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论坛】扩大优质服务供给 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30 02: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论坛】

  作者:马一德(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讲席教授)

  全球首款3D打印高分子抗疲劳可吸收外周血管支架、国内首款突破千比特规模的专业光量子计算机、智能模板加工机器人……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百余家企业携190余项首发成果亮相,彰显科技对服务供给的深度重塑。这场盛会既是对中国科技实力、创新活力的集中检阅,也是服务消费潜力的前瞻展示。

  当前,我国经济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服务消费已成为拉动内需的强劲引擎。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达46.1%,服务消费对消费增长贡献率达63%。2025年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增速领先商品零售。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2024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逆势突破1万亿美元。今年前7个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7756亿元,增长6.8%,服务贸易结构更趋优化。服务消费正从“配角”跃升为“主角”,而驱动这一跃升的,正是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等数智技术迸发的创新活力。

  据报道,本届服贸会吸引了近50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覆盖27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已逐步演进为汇聚全球优质服务供给方的战略性资源平台,揭示科技创新正催生服务业发展模式变革。而贯穿这场变革的主线是制度开放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例如,北京市近年来系统构建梯度式、协同化创新制度体系,“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通过税收杠杆促进知识溢出与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基于信用监管提升认定效率,“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则有效破解了私募股权基金“退出难”问题,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则进一步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这些政策协同联动显著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制度预期和创新激励,促进形成“制度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产业创新反哺制度完善”的良性循环。

  如果说制度型开放为优质服务供给打开了大门,那么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则从根本上提升了服务效率与品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消费体验。服贸会清晰勾勒出三大趋势,正重塑服务贸易的底层逻辑。

  首先,数字技术突破服务时空边界。8K超高清分发平台,让远程手术实时转播、异地沉浸观赛等高精度服务成为可能;光量子计算机为金融建模、生物医药研发提供算力支持。这些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应用,打破服务的时空限制,使“不可贸易”的服务变得可复制、可全球交付。在文旅领域,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云游”世界名胜、穿越历史场景。

  其次,“人工智能+”激活消费新生态。大数据赋能个性化推荐,让餐饮、酒店和景区服务更懂用户心意;智能预订、智能导览、无感支付、AI客服等数字化工具,极大提升消费便利性;虚拟偶像演唱会、AI健身教练、云端心理咨询正成为年轻群体的消费新宠,数字技术既优化老服务,也催生新业态。

  此外,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活力共生。知识密集型服务高度依赖智力成果的创造、运用和保护。在数智化浪潮中,传统服务业并非被动淘汰者,比如以“中华老字号”为代表的餐饮、零售企业,跳出“老味道”的路径依赖,主动融合新体验,通过短视频、直播讲述品牌故事,拉近与年轻消费群体的距离;开发小程序、入驻外卖平台,构建“线上地图+线下体验”的全域消费网络。通过“老品牌+新科技”的转型探索,百年品牌拥抱数字技术,历史沉淀转化为现代价值并焕发新生,这也为传统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样本。

  当服贸会的向导机器人引领客商穿梭于科技成果之间,我们看到的是“人工智能+消费”的预演图景。展望未来,释放14亿多人的服务消费潜力,关键在于扩大优质服务供给、激发市场活力。强化科技创新对数字贸易的引领,依托区块链构建版权存证与溯源系统,保障数字内容的全链条可信流转。同时,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在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提升服务供给的智能化水平,为“人工智能+服务”“数据驱动型服务”提供法治保障,助力降本增效、保障数据安全。

  本届服贸会既是中国服务创新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未来消费的风向标。从量子计算到智慧养老,从老字号直播到VR文旅,创新已化为可触、可感、可消费的现实力量。正如本届服贸会主题所昭示的:唯有以数智领航、知识产权护航,方能实现服贸焕新,充分释放服务消费潜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持久动能。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30日 03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