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早在国庆节前,38岁的物流司机小哥何卫立就从青岛返乡回到自己的家乡。连续几天,他都穿梭在自己家800多棵枣树下,挥舞着杆子打枣。一颗颗鲜美的枣,随着他舞动的杆子,仿佛疾风骤雨,噼里啪啦地从枝头落在地面。一顿操作下来,何卫立热汗流淌,树下早已经成了红色的海洋。鲜美的枣被源源不断地运出枣林,有的被运到晒场,大部分被尝鲜的食客买走。
何卫立和他的妻子都在青岛工作。作为一名物流司机,每月他都有一万多元收入。每年这个时候,同事们都羡慕他还可以利用休假时间回家收秋,工作、农活两不误。每次何卫立也都会给同事们带些鲜美的小枣品尝。在他看来,向同事们宣传家乡的小枣是件让他骄傲的事情。
今年没有出现连续降雨,在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小枣长势喜人。打了一阵,何卫立一边擦着汗,一边捡起枣子塞到嘴里。“这枣真甜,晒过之后糖心更甜,今年是个大丰收!”在何卫立看来,今年的枣简直是“杀疯了”!忙活几天后他发现自己根本忙不过来,枣也供不上卖。老母亲高兴地抄起杆子和他一起打,何卫立心疼老人,赶紧把妻子喊回来帮忙。
眼下,何卫立的家乡山东省乐陵市朱集镇的金丝小枣迎来大丰收。所到之处,几乎家家户户都忙着打枣、卖枣、晒枣。恰逢国庆节、中秋节长假,操着各地口音的游客把车停在路边,不光选购各品种的鲜枣,还钻进枣林,在当地种植户的指导下打枣、采摘,让丰收的喜悦让节日的喜庆气氛更加浓厚。
依托山东农业大学在当地建立的金丝小枣科技小院等科技团队,科技在农产品中释放强劲动能。当地农业部门加大新技术研发转化力度,不断“上新”品种,并通过科技创新,预防病虫害,提高小枣的品质、糖分、品相,增强小枣的核心竞争力。今年,小枣主产区朱集镇小枣产量、品质都显著提升。相较于去年平均每斤2.5元,鲜枣今年平均每斤4元,部分新品种甚至每斤30元。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采摘,实实在在带动小枣种植户增收致富。
“记者朋友,多报道报道俺们的丰收,让更多人看到啊!”采访结束后,从枣林里传出何卫立的喊声。话音刚落,枣林里回荡着乡亲们淳朴的笑声。(光明网微光工作室出品 记者:王恩慧 董腾飞 参与人员:贾鹏 张梓琪 李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