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决胜“十四五”】
光明日报记者 杨 飒
“十四五”收官之际,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交出了一份喜人的答卷:义务教育2895个县域全面实现基本均衡;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64.5%提高至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8%,进入普及化阶段;1885.1万名教师筑牢育人根基,成为立德树人的关键基础力量……
亮眼数据的背后,一场关乎亿万群众福祉的教育变革正深刻重塑着中国教育的面貌。
铸魂育人:为青少年筑牢成长根基
“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我发现,书本上的道理原来就藏在田间地头,藏在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里。”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成欣慧随着老师和同学们走进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东店子村,在亲身实践中感悟来自土地的力量。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5年来,教育系统始终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已经形成。”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纵深推进,“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清明祭英烈重走长征路”等特色实践活动让思政教育走出课本;29个一级学科的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全覆盖布局,为铸魂育人提供坚实理论支撑;“健康第一”理念落地生根,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全面落实,美育浸润行动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稳步转化为具体实践。
教师是立德树人的核心力量。“十四五”时期,《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印发,“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活动掀起尊师重教热潮。43所高水平大学参与培养研究生层次优秀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教师待遇保障持续加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落实见效,教师住房保障不断改善;教师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县管校聘”管理机制深化改革,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如今,教师正成为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新时代教师发出铿锵誓言,以专业素养和仁爱之心全力托举教育未来。
公平普惠:书写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没想到读幼儿园也能享受免费教育,真是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北京市民李女士满脸喜悦。她的话语,道出了万千家庭的心声。
2025年秋季学期,《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落地见效,约1200万名幼儿园大班儿童受益于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这是“十四五”期间教育公平持续推进的重要成果。
怀进鹏表示:“中国已经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为孩子们平等接受教育提供了坚强保障。”
5年来,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免试就近入学、阳光入学政策全面实施,随迁子女、适龄残疾儿童受教育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县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得以改善。
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累计录取123.5万人,让农村和脱贫地区学子拥有更多进入高水平大学的机会。新增63所职业本科学校,52所普通高校开设了职业本科专业。学生资助政策实现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每年惠及约1.5亿人次。
同时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公平优质教育插上翅膀。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已汇集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约11万条,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1万余门,高等教育在线课程3.1万门,终身学习课程超2000门。
优质资源跨越山海、链接八方,有效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专业师资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助力全国各地的孩子不仅上得起学,更能上好学。
服务国家: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嫦娥”探月、“蛟龙”深潜、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无数刷屏的硬核“大国重器”背后,有越来越多年轻学子怀揣报国理想,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痛点攻坚克难、锐意创新,让知识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实际力量。
“我所在的‘天地一体频谱认知智能实验室’研发的频谱管控、辐射源定位相关技术,已应用于信息支援相关领域,这让我倍感自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徐睿话语里透着欢欣。
“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名人才,其中“双一流”高校培养了全国超过50%的硕士、80%的博士,承担了90%以上的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任务,涌现出一批“挑大梁”的优秀人才。
5年来,高等教育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学科专业调整比例超过20%。2024年新增的29种本科专业精准匹配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需求。“强基计划”持续发力,国家学院试点建设稳步推进,在9大领域部署100多个学科先导项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高校作为创新策源地,获得75%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55%以上的科技进步奖,特别是在生命科学、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物质科学和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也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职业教育迎来跨越式发展。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加速组建,“新双高”计划推动职业学校办学能力全面提升。职业本科学校数量和招生规模稳步扩大,“新八级工”制度让技能人才有奔头。
这5年,职业教育为现代产业输送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成为培育大国工匠的摇篮,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能人才保障。
(光明日报北京10月3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04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