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温源
目光投向苍穹,从“天问”探火、“天宫”巡天到“梦舟”揽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接力驰骋,一次次刷新了中国航天的新高度,将国家安全的屏障与科技自强的梦想筑向深远太空。回归脚下大地,国家电网、中国建筑等企业深耕“看不见的战场”,持续推进特高压输电线路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条条能源“动脉”的贯通与城市“里子”工程的夯实,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星河浩荡,征途如虹。“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顶梁柱”,以“上天入地”的实干,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在关乎国计民生的脉动中书写责任与担当的答卷。
为国民经济“顶梁压舱”
9月25日,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在华能集团甘肃正宁电厂正式投入运营,年捕集二氧化碳达150万吨。9月26日,渤海油田渤南油田群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9月27日,北京至哈尔滨高速公路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改扩建工程正式通车,成为全国首条长距离双向十车道高速公路……
近日,神州大地重大工程捷报频传。从穿山越海的超级工程,到贯通南北的能源动脉,再到点亮未来的数字基建,一座座丰碑拔地而起,一次次突破振奋人心,夯实着强国复兴的坚实基座,也是“十四五”时期国资央企为国民经济“顶梁压舱”,奋力书写做强做优做大新篇章的生动写照。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7.3%、8.3%。五年间,中央企业创造的增加值预计比“十三五”期间增长40%。“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国有资产质量更优了、‘家底’更厚了。”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表示。
“通过世界首条±1100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新疆电仅需0.01秒就能跨越3293公里闪送华东地区,这比人类眨眼速度快20倍。”国网新疆电力超高压分公司昌吉换流站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这条“疆电外送”的“高速通道”,每日输电2亿千瓦时,相当于燃烧7万吨标准煤,能满足华东地区3000多万个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十四五”时期,中央企业承担了约80%的原油、70%的天然气、60%的电力供应,在能源保供、粮食保障、物流运输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创沃土结出累累硕果
9月28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它的桥面距离水面足足625米,大桥主桥跨径1420米,实现了“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壮举。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花江峡谷大桥上还尝试了许多新技术:有锚碇中能精准控温的智能芯片和冷却水管,有能时刻监测风速、风向的激光雷达……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沃土结出累累硕果。“中央企业取得的一系列令人鼓舞的科技成果,可以用‘顶天立地’来形容。”张玉卓说,“顶天”是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打造了“深海一号”二期等一批大国重器,建成深中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立地”是指填补了一批产业技术空白,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基础材料等领域实现了新突破。
五年间,中央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得到更好发挥。统计显示,央企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投入强度从2.6%提升到2.8%,参与了全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打造了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组建了23个创新联合体,形成了体系布局、协同攻坚、重点突破的强大合力。
“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新质生产力培育逐渐积厚成势。五年里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央企“AI+”专项行动累计布局应用场景超过800个,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1854个智能工厂,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2.8%、13.9%,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正成为中央企业的鲜明特征。
改革向深 发展向新
对重大科技成果实施考核加分,对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的给予“一票晋级”;近1000户科技型企业实施了股权、分红等激励;探索“松绑减负”,健全尽职合规免责机制,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搞创新……
“十四五”期间,国资央企深化改革展现新气象,现代新国企加速成长。“我们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接续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张玉卓表示。
通过布局优化结构调整、调存量和优增量并举,国有资本持续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目前,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等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
要想激活国有企业发展潜能,就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一方面,我们持续健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体系,将企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另一方面,着力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走深走实。”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表示。
“十四五”期间,国资央企布局结构不断优化,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9家新的中央企业组建成立,邮轮运营等领域专业化整合扎实开展,有效提高了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行效率。
(光明日报北京10月13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4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