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清河头乡桃园村: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清河头乡桃园村: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15 02: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光明日报记者 丁艳 光明日报通讯员 程正锋

  寒露时节,细雨如丝。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清河头乡,金堤河畔的桃园村笼罩在朦胧雨雾中。堤岸两侧的树木,绿意中透出点点微黄,仿佛为村庄披上了一层轻纱。

  桃园村地处濮阳县近郊,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方便承接城市功能辐射与产业延伸。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清河头乡桃园村: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

俯瞰桃园村产业园区。资料图片

  沿着金堤坡道下行,还未走进产业园区,机器的轰鸣声和缝纫机的“哒哒”声便已穿透雨幕,传入耳中。走进濮阳县清河头乡悟空床上用品加工厂车间,员工王兰英正低头忙碌。她一手翻动床单,一手握剪刀,麻利地剪着线头。

  “在这儿干活,一天能挣七八十块钱,不但不累,还能跟老姐妹说说话,心里踏实。”放下剪刀,王兰英笑着说。

  车间另一头,成匹的白布在裁床上如流云般铺开。女工们手持电动剪刀,沿着画好的线迹精准划过,布料瞬间被分解成规整的床单、被套部件。缝纫区内,十几名女工手指翻飞,布料在针脚下迅速拼接成形,针脚细密匀称。

  “离家近,上班不用起早贪黑。”在企业负责管理的村民王利翠告诉记者,她每月收入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庭,一举两得。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清河头乡桃园村: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

桃园村村民在玻璃厂加工门窗玻璃。资料图片

  走进濮阳市恒鑫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里,叉车来回穿梭,工人正忙着装卸刚加工好的玻璃产品。

  “最近接了个大订单,大家都在加班加点赶工。”企业负责人韩若旺指着一条高温钢化生产线介绍。在这条生产线上,一块块普通玻璃经过淬炼、切割、磨边等工序,变得坚硬透亮,最终成为定制化的玻璃制品。

  流水线旁,在该企业上班的桃园村村民刘淑艳正借着灯光仔细检查每块玻璃的成色。她之前常年在外打工,如今回到村里,在玻璃厂上班,每月挣4000多元。“村子大变样,回老家来心里踏实,收入也稳定。”她边说边熟练地将检验合格的玻璃轻轻放在成品区。

  韩若旺说,厂里吸纳本村和周边村的40多人就业,“大家不出远门就有活干、有钱赚”。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有了产业,就能方便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同时又能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些年,桃园村党支部书记韩湘红和村“两委”班子一直在琢磨“如何使村民在村庄发展中受益”。

  记得前些年整治村容村貌时,一个问题就让韩湘红头疼:公园养护一年要花10多万元,村集体却拿不出钱。“农村要发展,环境改善固然重要,但产业短板必须补上。”他说。

  “除了有内生动力,还得借助外力、引进企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韩湘红介绍,经过调研和征集村民意见,村“两委”决定,立足村庄实际,建厂房,出租给企业,每年收取租金。

  2020年,桃园村多方联系争取,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起第一座厂房,租给一家口罩生产企业,年租金5万元。紧接着,韩湘红又争取上级资金50万元,建起两座新厂房。2021年4月,投资1000万元的玻璃厂和门窗厂相继落地。村里以厂房入股,享受分红,绑定发展。这不仅让村集体经济有了稳定来源,更促进了村民就业。

  “2025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70万元,可带动200多人就业,人均月收入3500元以上。”韩湘红话语中透着兴奋。

  “既要引得进,还要留得住、发展好。”韩湘红深知服务企业的重要性。他带领村“两委”干部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帮助解决用工、用电等实际问题。通过建好厂房“引凤来栖”,桃园村的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桃园村党支部一直注重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坚强支撑。

  据介绍,通过“党建联建”“党员联户”等机制,桃园村整合和利用村干部、党员和驻村帮扶单位力量,组建起60多人的党群服务队。依托党群服务站和先锋岗,推行“主动服务”,建立“心愿清单”,通过问卷、走访等方式,摸清群众需求精准服务。

  “群众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韩湘红说。近年来,桃园村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硬化绿化广场,栽植景观树,铺设雨污分流管网,将主街道强弱电全部入地。村东金堤河畔的闲置土地也被改造成公园,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

  夕阳西下,雨歇云散。金堤河面波光粼粼,文化广场上响起欢快的乐曲,村民们载歌载舞;孩子们在公园里追逐嬉戏,笑声阵阵。

  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正焕发新生。264户1260人、996亩耕地、65名党员、7名村“两委”干部、6个村民小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桃园村近年来获评了全国文明村镇及河南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村等荣誉。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桃园村的党员群众正以奋斗为笔、以实干为墨,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奋力前行,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新画卷。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5日 05版)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