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江苏南京:从“假日热”到“四季红”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江苏南京:从“假日热”到“四季红”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16 04: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苏 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黄琳燕

  “这条路太美了!等梧桐叶变黄后我要再来一次,到时还可以去栖霞山看红枫。”10月7日上午,山东游客赵先生在南京陵园路的人群中连连举起手机拍照打卡,当场就和朋友定下了再游南京的计划。

  国庆中秋假期,南京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旅和消费答卷:8天全市接待游客量200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79.4亿元;全市百家重点商贸企业销售额达39.5亿元。

  作为常年位居全国旅游热门榜单前列的城市,游客量破千万人次已成为南京各个假期的常态。一年四季客流如织,南京何以成为四季常青的文旅和消费高地?这份“南京答卷”不仅体现了这座古都新城的城市魅力,更是城市推动文商旅体展深度融合,全方位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生动实践。

  一年都有好景,四季都是旺季。春天到梅花山赏梅、鸡鸣寺看樱花,夏天到玄武湖观荷,秋天梧桐落叶黄金铺道,冬日灯会流光溢彩……一年四季,南京都有“节气式体验”,不管是国际梅花节、玄武湖荷花节等依托自然景观的观赏活动,还是秦淮灯会、博物馆奇妙夜等人文互动体验,南京每季都有“定制IP”。

  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季季都精彩,这样热闹的景象在南京已成常态。今年,南京市围绕“阳春焕新季,仲夏不眠夜,金秋潮荟节,暖冬跨年庆”主题,开展“四季有约”消费促进活动。光是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南京就推出超600场文旅活动和300余场消费促进活动,带市民游客感受节日氛围,解锁更多文商体旅展融合新玩法。

  全域融合,处处皆景。把博物馆开进商圈,让菜场成为景点,音乐会在景区开演,文艺范与烟火气融合交织,南京以“无边界”体验网络,编织出文商旅体展深度融合的城市图景。

  在南京德基广场,艺术博物馆借助科技手段,让游客“走入”宋代《金陵图》,感受金陵市井繁华。去年该馆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外地客流量占比75%,成为商业、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典范。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

  爆火的“苏超”正是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成功实践。南京凭借一张小小的球票,串联起体育、旅游、商业、文化等多个领域,遍布全城的“第二现场”打造“全域”主场、“全时”主场、“全效”主场,并以农村优质农产品、优秀乡村文化及乡土文化人才进城的“三进”活动串联城乡,不仅激发了文旅和消费活力,更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服务暖心,时时在线。国庆中秋假期,南京6000余名文旅志愿者坚守一线。“博爱钟山”“我爱玄武湖”等40多支文旅志愿者队伍,活跃在重点景区、文博场馆、美丽乡村,用心用情服务八方来客。

  良好的消费环境,让流量变“留量”。南京推出“宁放心”消费智慧平台,实现“线下购物线上退、本地消费异地退、先行垫付极速退、优品展示放心购”等功能,平台上线以来,全市大型综合体入驻率达100%,七天无理由退货承诺兑现率达100%。

  从“春牛首”到“秋栖霞”,从秦淮灯影到数字化展陈,南京将文商旅体展的融合写进四季,将“宠游客”融入城市治理的每一个细节。以人为本、创新融合的“四季剧本”绘就了南京四季游人如织的长红图景。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6日 10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