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深化中国学研究,共促文明交流互鉴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深化中国学研究,共促文明交流互鉴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16 04: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

  光明日报记者 蔺紫鸥 颜维琦

  10月15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闭幕。大会期间,中外嘉宾共同探讨中国学的历史逻辑、当代议题与未来方向,为世界中国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与会嘉宾看来,世界中国学的价值不仅在于研究中国,更在于以中国学为桥梁,促进文明的理解与对话。

  本届大会成果丰硕,标志着世界中国学研究进入以共建、共享、共识为特征的新阶段。大会首次发布《文明互鉴与世界中国学繁荣发展:上海倡议》,以文明互鉴为核心理念,呼吁各国学者加强对话与合作,为应对共同挑战、创造更好未来贡献思想力量。大会还发布了《中国学》创刊号,标志着中国学拥有了自己的学术平台和思想空间,为中外学术对话搭建了新的桥梁。大会发布的《世界中国学当代发展与未来展望研究报告》,系统梳理学科脉络,展现中国学术从本土走向世界的自信与担当。

  大会还首次发布世界中国学研究推荐书目,共54部体现海内外中国学研究水平的作品入选,涉及美国、法国、德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比利时、荷兰、伊朗、土耳其、韩国、南非、巴西、阿根廷等16个国家的40位作者,覆盖历史、文化、考古、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不同学科领域。该书目的发布为全球学者研究中国学提供了高质量的知识资源。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围绕多个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从历史、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维度深入解析中国式现代化,凸显了中国学的历史逻辑、理论内涵和当代价值。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学不仅是一门研究中国的学问,更是一种以文明互鉴为根基的世界学问。要理解中国,必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大背景来了解其历史延续性、文化包容性、思想创造性。当代中国学研究应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现实语境,立足中国社会的实践逻辑和文化根脉,从中国经验中提炼出具有世界意义的思想成果,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与会嘉宾表示,期待世界中国学成为沟通中外文明的桥梁,推动不同文明平等对话、互学互鉴,在多样性中寻求共通之理,在交流互鉴中实现共同发展。

  本届大会设置5个分论坛,不仅展现了多元视角,也为世界中国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从世界看中国:文明的赓续与创新”分论坛围绕文明型国家、国际关系理论变革、战争与和平、世界秩序等主题展开讨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分析和经验启示”分论坛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根基、理论和实践创新、国家治理、世界意义、未来走向等;“多学科视域下的世界中国学知识体系”分论坛关注世界中国学的历史脉络与知识体系构建、跨领域对话与交叉学科的路径探索、信息时代的世界中国学新格局等议题;“数智时代的世界中国学:机遇与挑战”分论坛探讨世界中国学的数字化转型;“青年与世界中国学的未来”分论坛强调青年在中国学未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如今,世界中国学既是学术研究的前沿命题,也成为文明对话的重要平台。未来,世界中国学大会将继续发挥其平台作用,深化研究探讨,为不同文明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启迪。

  (光明日报上海10月15日电 )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6日 12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