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意大利地区选举上演政治版图“攻防战”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意大利地区选举上演政治版图“攻防战”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17 02: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记者连线】

  光明日报驻罗马记者 王天扬

  近日,2025年意大利地区选举“上半场”顺利收官,四个大区先后完成投票。执政联盟在马尔凯、卡拉布里亚大区实现连任,在野党成功守住托斯卡纳大区这一传统据点,瓦莱达奥斯塔大区则继续坚持自治路线。其中,在马尔凯大区的胜利被视为执政联盟的“翻身仗”。

  选民参与度下降成为本次地区选举的重要表征,总体投票率较上届明显下滑,均徘徊在五成上下。坎帕尼亚、普利亚、威内托三个大区计划于11月23日至24日同时组织投票,届时的“下半场”选举将进一步检验执政联盟的凝聚力与在野党阵营——民主党和五星运动的协同程度。

  选民“用沉默表达不满”

  9月28日至29日,马尔凯大区和瓦莱达奥斯塔大区率先举行地区选举。在马尔凯大区,执政联盟候选人弗朗切斯科·阿夸罗利击败民主党籍的马泰奥·里奇,实现连任。而在意大利最小且拥有自治地位的瓦莱达奥斯塔大区,传统自治主义政党瓦尔多坦联盟表现强劲,显示出当地选民对自治权和本土政治力量的高度支持。由于更多关注内部自治事务,因此瓦莱达奥斯塔大区的选举结果对全意政治格局的影响较为有限。

  10月5日至6日,在意大利南部的卡拉布里亚大区举行的地区选举中,执政联盟候选人罗伯托·奥奇托击败五星运动的帕斯夸莱·特里迪科,成功连任。在连续失利后,在野党终于在自己的“大本营”托斯卡纳大区扳回一城。在10月12日至13日举行的选举中,民主党籍的欧金尼奥·贾尼击败执政联盟候选人亚历山德罗·托马西,成功连任。

  总体来看,已结束的四场地区选举呈现出两个明显特点:其一,执政联盟和在野党均成功守住了势力版图,实现各自党派的大区主席连任,其中执政联盟在马尔凯大区的胜利尤具象征意义;其二,各大区投票率均持续走低。马尔凯大区投票率勉强过半,相较上次选举的59.7%下降近10%。卡拉布里亚大区投票日当天仅有43.14%的选民前往投票站,创下历史新低。而在托斯卡纳大区,选民投票率仅为47.73%,较2020年上次选举时的62.6%大幅下滑近15%。分析人士指出,投票率走低的主要原因是选民对地方政治更迭缺乏热情、对政党承诺信任感减弱,纷纷选择“用沉默表达不满”。

  意大利《太阳报》等媒体报道指出,在本轮选举中,选民普遍表现出冷漠态度、弃权率高企。有评论称,“任何一方都不应把胜选解读为本阵营号召力的大幅提升,因为更大的赢家可能是那些不投票的人”。意大利朝野双方都有人士警醒地指出,若大量公民持续疏离政治进程,无论谁上台执政都将缺乏坚实民意基础,这是意大利政界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执政联盟取得优势

  “上半场”地区选举的结果,对意大利朝野双方均具有重要政治意义。首先,总理梅洛尼领导的执政联盟携胜利之势重新提振了士气。在去年的地区选举中,执政联盟在撒丁岛、翁布里亚大区和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遭遇挫败,导致梅洛尼政府一度面临支持率下滑和内部执政信心下降的挑战,而此次马尔凯大区的胜利无疑为执政联盟注入一针强心剂,释放出其民意基础依然稳固的信号。

  正如《共和国报》评论指出,马尔凯大区的胜利让梅洛尼“证明了其支持度并未如对手所愿那样流失殆尽”,同时在野党各股势力相加“也无法形成足够击败她的合力”。梅洛尼本人也对执政联盟此番胜利给予高度评价,表示这将为其执政政府在地方和国家层面增添动力。继马尔凯的胜利后,执政联盟又在卡拉布里亚赢得连任。两场胜利到手,成为梅洛尼政府执政即将满三年之际的一次“信任投票”,进一步巩固了其地方版图。

  与此同时,在野党在托斯卡纳大区守住阵地,避免了全面溃败。托斯卡纳是意大利民主党自1970年以来从未失守的传统据点,贾尼的成功连任被在野党视为选情“止跌反弹”的起点。民主党领导人埃利·施莱恩称,托斯卡纳的胜利回击了那些预言民主党与五星运动的合作已走向终结的声音。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没有贾尼的个人声望和民主党在托斯卡纳大区较为深厚的民意基础,在野党阵营恐怕难以抵挡执政联盟在全国范围的声势。因此,民主党在托斯卡纳的胜利更多被意大利主流媒体解读为“坚守阵地”,而非在野党阵营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崛起的信号。

  “下半场”面临关键攻防

  四地选举尘埃落定后,意大利政治焦点随即转向将于11月下旬举行的后三场大区选举,即坎帕尼亚大区、普利亚大区和威内托大区选举。三地的共同点十分鲜明,均由单一政治阵营长期控制,现任主席皆已连任两届、无法再度参选。在南部的坎帕尼亚和普利亚大区,民主党籍的文森佐·德·卢卡与米凯莱·埃米利亚诺已分别执政10年,在地方政治中影响深远。而在北部的威内托,出身联盟的大区主席卢卡·扎亚自2010年起便领导地方政府,是执政联盟内部最具声望的地方人物。三人都以强势作风与务实风格著称,也使得各自地区的政治生态在多年执政中趋于稳定。因此,本轮选举将不仅是对各阵营政治版图延续的考验,也是一场地方权力的“世代交接”。

  意媒分析指出,综合三地竞选态势和最新民调结果,在野党阵营在坎帕尼亚和普利亚大区略占上风,而执政联盟则在威内托大区优势明显。在野党在坎帕尼亚大区的优势被归因于现任大区主席文森佐·德·卢卡的极高人望,但变数在于此次在野党推举的候选人罗伯托·菲科出身五星运动,并非传统民主党人选,其政治背景能否拉拢更多中间选民目前仍不确定。普利亚大区的选情是三地中最为激烈胶着的,在野党的领先幅度并未超出民调统计的误差范围,双方或许直至最后一刻才能分出胜负。威内托大区作为执政联盟坚实的“铁票仓”、联盟党的重要据点,其选举结果似乎已经失去悬念,除非出现重大意外事件,否则大概率将继续由执政联盟掌控。

  如果结果如预测般发展,那么今年意大利7场地区选举将出现“3∶3”的比分——执政联盟拿下马尔凯、卡拉布里亚、威内托三地,中左阵营保住托斯卡纳、坎帕尼亚、普利亚三地,另有瓦莱达奥斯塔进一步强化地区自治。这种平分秋色的局面,一方面可让梅洛尼政府宣布在本年度地区选举中并未失利,从而稳固执政联盟内部团结;另一方面也使得在野党阵营凭借“守土有功”证明自身的竞选策略取得成效。

  更深层次而言,年底的三场选举将影响意大利在野党的合作模式和执政联盟的内部平衡。在坎帕尼亚和普利亚,民主党与五星运动继续合作,推举单一候选人迎战,被视为民主党领导人施莱恩上任以来坚定推进与五星运动合作的一次实验。若这两地告捷,将强化民主党和五星运动继续合作的意愿,为2027年大选奠定合作基础。但若失利或成绩不如预期,当前的合作模式恐将遭受更大质疑。实际上,在马尔凯大区败选后,民主党内部已出现批评与五星运动联合毫无作用的声音,因此坎帕尼亚、普利亚大区的选举结果对在野党阵营的未来走向至关重要。

  同理,对梅洛尼领导的执政联盟而言,年底的选举也是内部角力的场合。威内托大区选举将检验联盟党在北方的号召力和萨尔维尼的领导权威。若能在坎帕尼亚、普利亚大区逆袭取胜,将提升意大利兄弟党在南部的影响力,从而巩固梅洛尼在执政联盟中的主导地位。

  总之,今年意大利地区选举“下半场”的三场角逐,既是各党派争夺地方权力的直接较量,也是对各自政治版图的关键攻防。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执政联盟在7场选举中与在野党平分秋色,梅洛尼政府将在相对稳定的民意支持下迈入新一年的执政;而若任一方出现明显优势,则可能重塑各自联盟内部的信心和参政思路。

  (光明日报罗马10月16日电 )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7日 12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