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王轩尧
10月13日至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以下简称“大赛总决赛”)在郑州大学举办,1500余支国内外参赛队伍齐聚河南郑州,同台竞技,各展所长。经过激烈角逐,清华大学万格智能团队自主研发的项目“基于类脑架构的下一代通用模型与智能体生态”夺得冠军。
从校赛、省赛,到区域赛、总决赛,自今年4月大赛启动以来,共有国内外161个国家和地区5673所学校的619万个项目、2443万人次参赛。大赛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青年学子挥洒青春、播种智慧、引领创新的舞台。
彰显风采
青年智慧在这里迸发
在大赛同期举办的优秀项目展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44所学校的47个项目在这里展出。
“3年前我从家乡河南来到甘肃,对夯土长城产生浓厚兴趣。”兰州理工大学博士生文祥宇说,“用科技力量对它们加以修复保护,是我的努力方向。”
今年大赛,文祥宇所在的遗拓华夏团队在敦煌研究院和兰州理工大学的老师的指导下,带来了“丝绸之路土遗址科学保护的中国方案”项目。项目针对土遗址普遍存在的裂隙发育与失稳破坏问题,创新性提出“数智化”稳控技术体系,研发桩浆联合修复、小扰动-强兼容锚固、数智化锚固灌浆材料三大核心技术。如今,这些技术不仅成功应用于西北干旱区土遗址保护工作,甚至即将走出国门。
今年大赛还面向高中学生设置萌芽赛道,以更好发挥高等教育在创新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来自郑州市外国语学校的高三学生吴禹辰,带来的项目是“步动生能:压力触发式发电地板”,他也是展厅里最年轻的项目负责人之一。“这是我做的能发电的地砖,通过液压驱动微型水力发电机的技术,把行人走路产生的机械能高效转化为动能。这个设计已经在郑州的一个小区环形步道完成验证。”吴禹辰介绍。
据悉,大赛总决赛期间,主办方举办资源对接会,发布大赛系列专项投资基金,规模超47亿元。产业出题、高校揭榜、学生答题,大赛共吸引了3104个企业申报命题6976个,参与企业和入选命题数比去年分别增长34%和27%。
勇闯前沿
未来科技在这里登陆
作为冠军,清华大学万格智能团队在本赛季收获很多。
“这是一个全新的类脑架构模型。”万格智能团队创始人之一、清华大学2019级本科生陈威廉介绍。该项目的核心成果为智人HRM模型——一种基于人脑“分层—循环”机制的新型AI推理架构,旨在让AI摆脱对大数据及概率的依赖,具备真正的“思考”与“推理”能力。
该项目的研究科学家孙昱昊介绍,现在大语言训练模型面临两个痛点,一是大语言模型的训练数据即将耗尽;二是模型产生大量幻觉,难以实现复杂任务的推理。“基于智人HRM模型,团队研发的气候预测专家模型已达到业界顶尖水平。”孙昱昊说。
据悉,今年大赛高教主赛道增设低空经济、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5个参赛项目类型,引导青年学子投身关键领域,开展创新攻关。其中,低空经济赛道项目9.2万个、生物技术赛道项目6.3万个、量子科技赛道项目1.9万个、新能源赛道项目8万个、新材料赛道项目9.4万个,显示出青年学子勇闯创新无人区的胆识和锐气。
拥抱世界
创新浪潮向这里汇聚
2025年,大赛首次在欧洲、非洲等地举办七大区域赛,赛事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来自157个国家和地区的2166所学校、1.7万个项目、5.7万人次参赛,参赛项目和人数比去年分别增长43%和45%。同时,首次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港澳区域赛,项目涵盖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
今年,大赛总决赛期间还举办了世界大学生创新大会,发布《世界大学生创新指数报告(2025)》与《智慧教育时代的创新密码:世界大学生创新发展报告(2025)》,深度分析全球高校在智慧教育时代的创新逻辑与未来图景,为世界大学生创新教育发展提供了理念和标准引领。
全球创新浪潮奔腾涌动,正在汇聚于这片热土。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7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