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老手艺铺就致富路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老手艺铺就致富路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17 03: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 邱玥

  清晨,江苏靖江孤山脚下的泥哨工坊里,山东村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周红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仔细查看着新一批泥坯的质量,它们即将在她和村民们的巧手下,变身为传承两百多年的“孤山泥狗子”。

老手艺铺就致富路

    孤山泥狗子。资料图片

  作为今年我国发布的17个新职业之一,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俗称为“乡村CEO”,逐渐成为青年人投身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

  “三月三,上孤山;买个泥狗子保平安……”这首靖江童谣曾伴随几代人成长。然而过去,这门老手艺散落在零星家庭作坊里,连养活手艺人都成问题。

  2019年,山东村苦于缺乏特色产业,美术教师周红在村干部的邀请下跨界转型,与村党组织共同筹建泥哨文化研究会。周红回忆说:“既要懂经营,又要懂传承,还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转型之路充满挑战。周红记得首次参展前,满心期待能打开销路。结果到了展会现场,相邻展位的现代文创产品凭借新颖设计和精致包装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客流,而她带来的传统泥狗子,尽管承载着百年非遗技艺,却因造型单一、工艺略显粗粝(多为狗等简单动物形态),参观者只是匆匆瞥过,偶尔有人驻足询问,也会因“看起来粗糙”“实用性不强”等评价放弃购买。展会结束,她带去的200多只传统泥狗子仅卖出7只。“这次碰壁让我深刻意识到,固守传统的老手艺早已跟不上现代市场需求,不创新就没有出路。”周红说。

  于是,周红带领团队深度挖掘靖江地域特色,将文化元素与产品创新深度绑定。她先是梳理靖江本土文化符号,把“市树香橼”“流域特色江豚”“孤山庙会传说”等元素融入设计:以香橼果实为原型,打造出金黄饱满、自带吉祥寓意的香橼泥哨,表面雕刻叶脉纹理,既还原果实形态,又传递团圆美满的祝福;以靖江流域首次发现的江豚为灵感,设计出圆滚滚的江豚泥哨,搭配蓝灰渐变彩绘,凸显生态保护理念。同时,她还针对不同消费场景开发系列产品,比如为亲子群体推出“DIY彩绘套装”,为游客设计“孤山庙会主题礼盒”。“我们不仅要传承,更要创新,让老手艺创造新价值。”周红说。

  2023年,在周红的推动下,村属企业成立。整合后的生产实现质的飞跃:从原本小作坊日均产量几十只、合格率60%,提升到2024年总产量突破1万只,合格率超80%。同时,周红积极履行经理人职责,在乡村振兴指导员的建议下,布局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2024年线上销售额达6万元,占总营收20%;线下进入景区、文创市集,实现销售24万元。全年总销售额突破30万元,为村集体贡献利润8.6万元。

  这些年,周红还推动非遗与文旅融合,利用村党群服务中心阵地打造“孤山泥狗子”共富工坊。2024年接待研学团队120余批,创收11.76万元,带动农家乐和农产品销售,为村集体再增2.3万元服务收入。为破解传承难题,她与职业院校合作开设非遗课程,累计培养青年爱好者50余名。师生研发的创意十二生肖系列,上市后单月售出200件,为村集体带来4万元年收益。

  六年耕耘,周红让濒危的“泥狗子”逆袭为村支柱产业。2024年,该村凭借泥哨及相关产业盈利22.66万元,同比增长87%。

  “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这个新职业,让我找到了人生新方向。”周红说。如今的她,正筹划将泥哨推向海外市场。在她看来,用新职业赋能老手艺,乡村振兴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7日 05版)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