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与历史对话 为文明传声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与历史对话 为文明传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20 05: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与历史对话 为文明传声

——“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暨第四届考亭论坛”在福建南平举办

光明日报记者 冯家照 高建进 光明网记者 何金月

  10月18日,一场文明交流的思想盛宴——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暨第四届考亭论坛在福建南平举行。大会以“发扬朱子文化时代价值,促进全球文明互鉴共生”为主题,旨在深入挖掘弘扬先贤智慧,让朱子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起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有益启迪。

  本次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联合会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共有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来宾和学者参加,100余位国际知名汉学家、海外朱子学研究专家及友好机构代表同国内专家学者一同展开了深入交流与对话。

  “朱子是承前启后、汇聚百家的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理学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的思想体系,自南宋绵延至今,是中华文明连续性与创新性的生动体现,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文化传统和精神支撑。”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主旨报告中谈到,朱子文化把中华传统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其蕴含的求真精神、道德理性、家国情怀至今仍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与创新发展的不竭源泉。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在今天可以理解为文明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全国妇联副主席、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蒙曼在报告中带领大家重温了朱熹的这句名言。她指出,每种文明有自己的理路和格局,最好的相处方式绝不是用一种文明取代一种文明,而是“万紫千红总是春”。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认为,文化传承的生命力植根于经典的厚重内涵,阐释朱子文化最可贵之处就在于时刻提醒人们以敬畏之心连接文化根脉,以探索之心思考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传承朱子格物致知的真精神,与历史对话、为文明传声,以传承守正、以创造开新,推动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创造“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明天。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教授以“理一分殊”为镜,照见当代文明的深层关系。他引用了朱熹的“天下之理未尝不一,而语其分则未尝不殊”,提出不能将特定文明原则绝对化,各文明皆是“理”的特殊表现。韩震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人不否认共性,但反对将自身特殊性强加为普遍性的智慧,为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

  “不同文明对话的目的是自我的丰富与扩大,不同的文化传统正是在相互的交流和学习中才能不断发展,走向兴盛。”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品端认为,一个文化传统应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地吸收,借鉴其他文化中的某些积极元素,在全球价值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和丰富自己的文化传统。每一个传统都应该努力透过对话、沟通、多元互济,为世界和平相处找到未来的希望。

  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教授李永杰看来,朱子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表示,朱子学对韩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等亚洲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之所以被这些国家所认同和接受,说明朱子学的理论内涵存在魅力,能够在思想的海洋里赢得主动,也说明中华文明拥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香港朱子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唐德清认为,朱子学在今天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传承弘扬,深入研究,以推动传统文化资源更好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适应和引领新时代的世界潮流。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0日 09版)

[ 责编:李卓凝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