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文选》与《文心雕龙》文学观的差异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文选》与《文心雕龙》文学观的差异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20 05: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潘定武(黄山学院教授)

  南朝中期诞生了两部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史上影响极大的名著,一是文论家刘勰撰著的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一是萧梁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著名诗文总集《文选》。《文心雕龙》《文选》前后继踵,刘勰和萧统又过从甚密,论者多据《梁书·刘勰传》“迁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接之”等语,认为萧统编纂《文选》时颇受刘勰影响,萧统理论观点和选文标准均略同于刘勰,而萧统、萧纲兄弟的文学观则颇不相同。如周勋初先生说:“昭明系统的文人提出的艺术标准与刘勰提出的折中说是一致的。” 萧统、刘勰“二人相处既久,感情又很融洽,当与文学见解上的相合有关”。同时,“萧统服膺儒术,事亲至孝,有仁政爱民思想,史称其‘仁德素著’,思想作风与二弟(萧纲)不同”(《梁代文论三派述要》)。穆克宏则称:“萧统与刘勰有共同的爱好,有颇多相同的文学思想和文学批评实践。”(《刘勰与萧统》)李金坤也认为:“种种迹象表明,刘勰的文学思想不可能不影响萧统,而萧统《文选》受刘勰《文心雕龙》影响也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刘勰与萧统关系原论》)刘勰与萧统关系密切,二人当有较多的文学交流,萧统亦当熟悉《文心雕龙》,或许都不必怀疑,但刘勰却并未加入萧统文学集团也是事实。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文选》与《文心雕龙》文学观有着明显的相异之处。

  首先,考察《文心雕龙》文论体系,实以征圣、宗经为其旨归。《文心雕龙·序志》所言“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彰显其“敷赞圣旨”之意甚明。本此,在刘勰看来,一切文体无一例外都源于儒家经典,后世文体新变,仍必须守经典之常,否则被视为异体。其论诗体所言“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文心雕龙·明诗》)无疑颇能说明问题。而《文选序》虽也体现了一定的儒家观念,但其衡文标准显然并非主要依据儒家经典。就诗歌而言,《文选》入选四言诗为38首,五言诗则达到400多首,四言不及五言十分之一,这不仅反映出萧统等人对五言诗重视远过于四言,而且也体现了《文选》编选者对诗歌发展史的客观把握。

  其次,《文心雕龙》论文包罗经史子集,并不刻意区分文学与非文学,体现的是杂文学或文章学的观念,因而《文心雕龙》也被看成中国古代文章学理论著作。而《文选》则具有明确的选文标准与选文范围,《文选序》称:“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岂可重以芟夷,加以剪截?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辩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所谓坐狙丘,议稷下,仲连之却秦军,食其之下齐国,留侯之发八难,曲逆之吐六奇,盖乃事美一时,语流千载,概见坟籍,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之简牍,而事异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可见,萧统对经、史、子部著作明确不予收录,即便收录了少数史论赞文字,也显然是看重其突出的文采,所以摒弃了《史记》的论赞。这与刘勰称赞《史记》论赞,甚至对《史记》十志都推为“该富”可谓对比鲜明。由此可见,《文选》选文与《文心雕龙》的广纳兼收十分不同,《文选》历来被视为一部纯粹的文学选集。

  再次,《文心雕龙》虽不反对文章华彩,但更强调华实相配。刘勰在文学发展上主张通变,但尤其注重常、变结合,强调变中守常。他虽然肯定“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心雕龙·时序》),同样具有文学发展的观点,但又对“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文心雕龙·情采》)的尚文弃质之风显然不能认同,因而《文心雕龙·明诗》对“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已有所批评,对“江左篇制,溺乎玄风”更加不满,至于“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尤非刘勰所认同,因而《明诗》篇中对南朝诗人竟一无所及。而《文选》不但收录西晋陆机、潘岳诗歌特多,而且对南朝谢灵运、颜延之、沈约、谢脁等人诗作同样极为推重。

  要之,《文选》《文心雕龙》衡文观点实有分歧。刘勰标举的是孔子“文质彬彬”之传统,且倾向于先质而后文。萧统则虽称不选儒家经典,是因为对周孔等著述不敢芟夷剪截,其选文遵循“事出于深思,义归乎翰藻”(《文选序》)的基本原则,且有为文须“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之论,但具体衡文却更重视“踵事增华”、声彩动人的作品。相对于刘勰的尊古守正,萧统显然倾向于重今,且表现出明显的先文而后质倾向。

  萧统生长于萧梁宫廷之中,其文学思想和文学实践都离不开其父辈和梁朝宫廷文学环境的影响,萧统的部分诗歌如《美人晨妆》《林下作妓诗》等,风貌甚至很接近宫体。萧统的文学观虽然与萧纲存在差异,但并非因此而与刘勰保持一致。作为最能体现萧统文学成就与文学观的《文选》,基本不选绮靡浮艳之作,这是他在《文选序》中提出“远而不放,丽而不淫”文学主张的体现,也是他选文要树立文章典范的要求。尽管如此,《文选》还是首先注重“遣言贵妍”“五色相宣”的作品的,这与《文心雕龙》重“文章之用,经典枝条”,而明确批评“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文心雕龙·序志》)显然是有异的。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0日 13版)

[ 责编:李卓凝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