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李建斌 刘勇
“没想到思政课这么精彩!”任占达是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工251班的大一新生。10月12日,学校原创思政剧《砺器·铸丰碑》给他和新同学们上了一堂难忘的一课。该剧通过对一列军用物资列车突破万难开往前线的演绎,让他认识到,一场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更离不开党组织的坚强领导。
77年前的10月12日,是锦州战役人民解放军攻占配水池的胜利日。如今,坐落在配水池战斗遗址上的辽宁工业大学正通过舞台艺术,将这场战役的精神和力量,通过“一列火车、一场战斗、一个苹果、一位英雄”传递给每一位学子。任占达表示,今天站在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校园里,更加明白辽工大学子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以“敢于向前、攻坚克难”的精神鞭策自己,精研学业、锻造本领,把“工业报国”的使命扛在肩上。
《砺器·铸丰碑》是辽宁工业大学用艺术形式探索“大思政课”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李柳是该校的一名思政课老师,也是该剧的编剧与剧中的讲述者。如何让学生从心里接受思政教育,她以“行走的思政课”为切入点,依托辽沈战役历史,带领学生讲英雄故事、演英雄壮举、学英雄精神,将思政育人、实践教学、舞台演出和红色精神的传承有效融合,让思政课堂活起来、师生动起来,通过“身边的历史”引导学生成为有梦、有光、有爱、有魂、有为的新时代青年。
顾钧垚是剧中攻占配水池英雄营营长赵兴元的首任扮演者。演出时,他吼出的那句:“他们是铁打的汉,那我们就是打铁的汉!”让在场学生热血沸腾。从学英雄到演英雄、再到做英雄,作为一名退役大学生士兵,顾钧垚心中对祖国的执着热爱从未改变。此次,已考上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的顾钧垚专程回到母校指导演出,就是为了把这种精神传递给学弟学妹。
辽沈战役纪念馆讲解员梁丹丹是该剧唯一的校外演员。在剧中负责讲述爷爷、“特等功臣”梁士英的战斗故事。她说,每一次排练和演出,都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是一次对同爷爷一样的英雄们的致敬,更是一次对信仰的传承。
辽宁工业大学坐落在以梁士英烈士命名的街道——士英街169号上,有鲜明的红色印记。校党委书记钱英伟说:“创排思政剧就是为了将红色基因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生离校,实现红色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覆盖。”
思政剧打破了传统思政课堂的说教式灌输教学模式,以舞台为课堂,学生当演员,构建“专业知识传授+舞台表演”的思政大剧。特别是剧中李柳和梁丹丹的动情讲述,更加拉近观众与历史的距离,增强思政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震撼力,从而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遗址+舞台+课堂”,辽宁工业大学“三位一体”地将红色资源全方位融入思政课。打造“‘配水池战斗遗址上’的开学第一课”品牌,新生入学伊始沉浸式感受地方红色文化和学校独有红色根脉,对学生进行感性直观的思政课教学。原创思政剧《砺器·铸丰碑》,美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红色文化资源的感性直观进一步提升。日常教学中,抓集体备课机制,形成地方红色文化教学案例集,结合每门课程特点,多角度常态化融入。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1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