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一场“送文化进企业”文艺晚会让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街道小干社区的夜晚格外热闹。长宏船舶修造有限公司门口的广场上灯光璀璨、掌声不断,旗袍秀、爵士舞、越剧等节目轮番上演……台下,刚下班的工人们还身着工装,脸上却洋溢着轻松。
“以前下班后只能在宿舍刷手机,没想到现在在厂区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员工董海瑚说着掏出手机,录了一段视频发给家人。这个夜晚,对于小干社区的数千名产业工人来说,是个新鲜的体验。
这一变化源自普陀区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与社区治理“双向奔赴”的创新实践。今年以来,在区委组织部指导下,小干社区以党建引领、数智赋能、队伍强化、服务暖心为抓手,系统实施“打造一个全场景服务阵地、构建一条经济产业特色链、建强一支复合型治理队伍、健全一套数智化治理模式”的“四个一”工程,着力构建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社区,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小干社区地处小干岛区块,是普陀区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聚区之一。在这片3.2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汇聚了万邦重工、普陀长宏、中创量云等29家企业。社区户籍人口仅246人,而流动人口达5200余人,形成了独特的人口结构。长期以来,面临产城分离、服务缺位及归属感弱等治理难题。
不同于以生活服务为核心的传统城市社区,企业集中、产业工作密集的特点,使小干社区必须同时回应产业、生活与政务的三重需求。“这对我们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干社区党总支书记表示,“既要形式多样,更要精准对接。”此次送戏进企业,正是“四个一”举措中“一个全场景服务阵地”的具体实践。
观众席中,不少员工带着家人一起观看演出。据悉,为增强双职工家庭的归属感,社区还在暑期开设职工子女托管班,反响良好。此外,小干社区构建了“一核多站”服务网络,整合党群服务中心、职工驿站等资源,由党组织牵头制定年度服务清单,提供技能培训、政策咨询、文体活动等一站式服务。并依托链主企业开展技能比武,设立党员先锋岗,推动技能提升与先锋引领相融合;在企业厂区嵌入党员责任区、红色书角等微阵地,在产业空间中拓展生活性、服务性功能,实现服务与党建双向赋能。
产业社区一头连接生活,一头连接生产。秉持“像服务居民一样服务企业、服务企业员工”的理念,小干社区着力打造“一条经济产业特色链”,通过“企业点单-党组织派单-部门接单-群众评单”机制,确保企业诉求现场对接,当天反馈。
谈起党建工作,社区书记如数家珍:“目前小干社区共有党员169人,其中流动党员31人。”数据的背后,是社区持续开展的“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双找活动,有效摸清了党员底数,让流动党员“落地生根”。
同时,社区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机制。纵向层面,将党组织深度嵌入网格,形成“网格发现、支部呼应、社区协调、部门联动”的闭环处置流程;横向层面,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机制,精准制定资源、需求与项目“三张清单”,并通过社区自治圆桌会议广纳群言,进一步凝聚起优化环境、集聚人才、促进协作的强大治理合力。
体系理顺了,力量建强了,产业社区这盘棋才能走活、走赢。小干社区还打造了“一支复合型社区治理队伍”。其中,部门助企队伍由涉企部门党员骨干与专家组成“1+N”红色服务团队开展点对点帮扶;社区志愿队伍组建调解、巡逻和环境维护三支服务队,开展一早一晚安全巡查,一月一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企业应急队伍由企业安全员和党员技术骨干组成,如万邦兼职消防队更是出场区主动融入区域消防工作;党员攻坚队伍则围绕年度重点任务开展专项攻坚,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资源下沉的多层次服务体系。
产业社区的探索还在继续,社区将通过建立“一企一档”电子档案,实现对党组织与党员的动态管理;“掌上基层”应用实时监测劳资风险;“舟小聘”小程序助力打造智慧零工市场……“一套数智化治理模式”让服务更优质、更高效。(缪珊珊 郑燕华 傅紫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