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丰收故事】“来,尝尝这果,都出口哩!”
首页> 新闻中心> 视频新闻 > 正文

【丰收故事】“来,尝尝这果,都出口哩!”

来源:光明网2025-10-27 16:13

  听说洛川县来了技术专家,志丹县的果农李有才招呼上邻村的乔同山等种植户,一大早就赶了过来。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双河镇李家湾村的李有才种了20亩地苹果,是远近闻名的老把式。每年十几万的收入,老李感到非常满足。最近两三年,种植了40年套袋苹果的老李听说洛川县在试点免套袋种植技术,而且销路不错。这是啥新鲜技术?思路活泛的他动了心。

  当地连续降雨,使得套袋苹果摘掉袋子后难以实现光照,有的果子还没有“上色”。而洛川县永乡镇南贺村张宏斌的果园里,树上的苹果红彤彤、粉嘟嘟的,雨后的水珠悬在果子上,晶莹剔透。老李看到使用免套袋技术种植的苹果,忍不住从树上摘下一个,擦了擦上面附着的白色碳酸钙,咬了一口,口感非常脆甜。老李一边咂摸嘴,一边观察说,这果子好!

  “来,尝尝这果,都出口哩!”张宏斌从树上摘下一个果子,递给老李,说这是晒了150天的果子,“还含钙呢!”老张有两个果园,果子早早地被客商以每斤3.3元预订一空,用于出口。老张是当地第一个采用免套袋种植技术种植的果农,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的果园是桂林理工大学龙飞教授团队的“多功能纳米钙水果保护剂免套袋技术”试验区。

  三年来,桂林理工大学龙飞教授带领团队每年都要来这里好几次,指导老张进行种植。老张的苹果大丰收,还出口了,消息传得很快。那些向老张“取经”的乡亲们多了起来。这次龙教授来,老张提前好几天就通知了乡亲们。当天,志丹、白水、长陵、黄陵等周边县来了不少果农,听专家“传经送宝”。龙飞教授耐心解答乡亲们的问题,为他们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更多果农采用免套袋技术种植。

  在苹果主产区,套袋种植由来已久。套袋种植虽然防住了病虫害,但是阻碍了光合作用,对于苹果的口感、色泽、营养价值产生影响,提高了成本。作为一名高校的科研工作者,龙飞教授带领团队研发的“多功能纳米钙水果保护剂免套袋技术”,作为传统塑料薄膜袋和纸质水果袋的替代品,该技术将免套袋纳米碳酸钙苹果保护剂通过直接喷涂果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不仅可以有效阻断外部病虫侵害,同时可以保持水果的自然光合作用,提升水果品质,绿色环保,优势明显,更符合人们高质量的生活。

  苹果免套袋种植技术在山东、甘肃、陕西、河北等地进行了试点。像张宏斌的园子一样,使用免套袋种植技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品质,取得大丰收。张宏斌说,不同于套袋苹果采摘时间相对固定,免套袋苹果采摘时间灵活,果农可以选择合适的市场时机,更有底气。

  这次面对面和专家交流,老李很受启发。他打算明年像张宏斌那样开始试点新技术,种植科技果,带领乡亲们增收。(光明网微光工作室出品 记者王恩慧 董腾飞)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