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如何将基层治理的“新鲜经验”转化为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精准良方”?近日,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东港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挺带队,组织各社区党组织书记深入优秀社区与商圈党群服务中心一线开展“沉浸式”学习交流,将“治社论坛”搬到现场。此次活动是普陀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举措。
作为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共治的小区示范点,莲洋社区山御苑小区的嵌入式服务设施给书记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小区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打造集议事、阅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睦邻议事坊”,设置赋能家、康养家、生活家三大功能室,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同时拓展工具共享、场地预约等智慧服务,成为东港街道平台融创、队伍融聚、多元融治、民心融通“四融治理”的生动实践。“有限空间提供无限服务,这样的做法为我们打开了新思路。”新北社区党总支书记马芝珏在观摩中深有感触。
现场看得认真,讨论同样热烈。在随后的“治社论坛”上,大家围绕“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共治”主题畅所欲言,分享参观心得、剖析治理难题、探讨解决思路。从维修资金续筹难到商圈治理参与率低,一场论坛成了基层智慧的“碰撞场”。
将学习课堂从会议室搬到基层一线,是普陀区“书记带着书记学”镇村党组织书记学习交流机制的重要一环。为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治理效能,普陀区持续深化该机制,以建强小区党组织为抓手,依托“五学筑基、四联赋能、三议提效”体系,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在互学互鉴中淬炼硬核本领。
除强化实地实践外,东港街道还通过讲授专题党课提升社区书记的思想认识和履职能力,注重在集中研讨中启迪思路、解决问题。“我们希望通过系统化的学习模式,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和攻坚能力。”周挺表示。
“书记带着书记学”机制在普陀区持续走深走实。日前,沈家门街道也组织各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学习交流会。会上,中大社区介绍了党群服务中心“强社惠民”的实践成果。通过建立“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联动32家共建单位打造“朝夕服务共同体”,建成共享书吧、共富微驿站等15个服务场景,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的常态化服务机制。
“我们产业社区正需要这样的思路!”小干社区党总支书记听得专注,“中大社区的实践表明,资源整合关键在于建立可持续的运行机制。我们可以借鉴‘三张清单’工作法,系统梳理企业需求、园区空间和政策资源,实现精准对接。”
在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沈家门街道将学习课堂下沉至问题一线,强化跨社区联动,创新实施“片区协作+帮带互促”计划,有效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治理实效。目前,街道已开展带学专题研讨4次,梳理典型经验12项,查摆共性问题8类,推动解决治理难题32个。“这套组合拳让学习真正落地见效。”沈家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夏毅说。
队伍建设是基层治理的关键支撑。普陀区围绕物业管理、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等内容,常态化开展“三方协同共治共享”情景演练,举办治理实效大比武5次,培育兴社名师12名。通过群众推优、一线观摩、送赞上门等活动,持续开展“最强支部”“最美先锋言行”等系列评选,激励党员亮身份、比业绩,基层治理的舞台上涌现出越来越多“实干家”。
在普陀,以“书记带着书记学”机制为抓手,基层治理正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共治”,从“经验传递”升级为“体系赋能”。各社区党组织书记在互学互鉴中拓宽思路、在比学赶超中提升能力,逐步构建起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缪珊珊 房思云 叶莹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