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南京11月1日电 记者苏雁、光明网记者姬尊雨从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江苏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的4.75万元稳步增长到2024年的5.5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16∶1收窄至2.04∶1,城乡收入差距稳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新突破。
就业创业方面,“十四五”期间,江苏省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135万人、稳居全国第二,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江苏省人社部门实施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支持力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若干措施,推动180亿元就业稳岗补贴资金直达惠企,企业用工总量保持在2050万人以上,9月末应届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超过往年同期水平。今年以来江苏省累计发放创业补贴、担保贷款等超20亿元,成功扶持12万人自主创业。
聚焦低保、特困、重度残疾人等群体,江苏为其全额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6亿元,惠及255万人,为织密共同富裕保障网提供坚强支撑。江苏省民政部门完善覆盖范围更广的政策体系,建立与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的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实现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将182万困难对象纳入常态化监测范围,实现“政策找人”,全面实施民政领域社会救助掌上办、指尖办、省内通办。
聚焦强农惠农富农,2023年以来,江苏有力有序推进300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以及3795个薄弱村的运维管护,每年储备实施1000多个群众可及可感的民生工程。实施“新农人”培育三年行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江苏省纳入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超15万家,培育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7.4万个,实现乡村的美富共生。
加快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江苏各地市涌现出了一批好做法。常州市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就业质量全面升级,202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6.1%。扬州市连续24年以市委“一号文件”推动民生实事,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5%以上。镇江市探索“党建引领、村社协作、科技支撑、生态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2024年,全市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00万元。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2日 0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