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陈慧娟
近日,甘肃玉门市传来一则好消息:前红泉—黑山北滩地区新发现了一处大型金矿,该矿新增金资源量超过40吨。这是自2009年甘肃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设立以来金属资源勘查最大成果。
甘肃拥有丰富的金矿资源,但金矿开采易对环境产生影响,其中一些地方已实施全面禁采。2022年12月,某地停工已久的矿山,再次响起了挖掘机、打井机等大型机械的轰鸣声。声响来自一个盗采金矿的团伙。
矿山附近地广人稀,即便有大型机械出没,也难以被及时发现。2024年2月,该团伙落网。虽然该团伙很快被追究刑事责任,但事件造成的后果严重。他们不仅破坏了矿山资源,还污染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合法采矿在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环保要求。比如,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报主管部门批准;开采中也要按程序收集废水、废渣。”承办该案的检察官、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李艳霞向记者介绍。采金需要在矿脉钻探水井、挖掘水槽、掩埋碳罐,而该团伙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确定赔偿金额、如何制定修复方案,以及如何一体化推进修复工作。
公益损害问题往往跨区域,分散治理效果不佳,同时基层办案压力较大。检察机关发挥各院不同的优势和作用,探索建立了一系列适应公益诉讼办案需要的机制。
2024年6月,肃州区检察院报请上级检察院指定管辖后,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
检察机关协调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省环科院专家评估,认为该团伙的行为严重破坏地貌、污染环境。大量废液经雨水冲刷、淋溶,将造成更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受损矿山地质环境范围有持续扩大的急迫风险。
2024年7月,检察机关向三地相关行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损害扩大。收到检察建议后,三地生态环境局安排执法人员赴非法采矿点现场进行调查,委托第三方开展生态损害赔偿评估采样、监测和鉴定评估工作,鉴定地下水的污染面积。经酒泉市、肃州区两级检察机关现场督促,酒泉市生态环境局与违法行为人达成1314万元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
在诉讼过程中,相关部门积极督促违法行为人,对受损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等工作。
“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治理效果才能更好。”李艳霞说,“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始终秉持‘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推动实现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和长效治理。”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4日 0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