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北京11月4日电(记者金振娅)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30年,基层诊疗智能辅助应用基本实现全覆盖,推动实现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临床诊疗智能辅助决策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完善,建成一批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
意见提出阶段性目标:到2027年,建立一批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和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一批临床专病专科垂直大模型和智能体应用,基层诊疗智能辅助、临床专科专病诊疗智能辅助决策和患者就诊智能服务在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应用,基本建成一批医疗卫生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打造更多高价值应用场景,带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临床诊疗方面,“人工智能+”会给患者带来哪些便利?意见强调,支持省统筹集约化开展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报告生成、影像质量评价和提供治疗方案建议等智能辅助服务,鼓励二级及以上医院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从单病种向单个器官多病种发展,提高影像诊断效率和报告质量。聚焦儿科、精神、肿瘤及罕见病等重大疑难疾病临床决策智能辅助应用,推动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拓展智能临床决策支持应用场景,提升临床专科医生诊断能力。同时,推广康复机器人、中医针灸推拿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在康复专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实现智能康复服务全覆盖。
此外,意见还明确了人工智能在基层应用、患者服务、中医药、公共卫生、科研教学、行业治理、健康产业等7个方向的重点应用,鼓励政产学研用多方参与,创新预防、诊疗、康复、健康管理等全链条连续智能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5日 1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