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共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共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05 03: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专家点评】

  作者:林鹭航(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既是内需的核心构成,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从闽鄂川等地实践来看,产业提档升级筑牢供给根基、消费提质扩容激发循环活力、民生提优赋能夯实消费底气,三维发力升级破解了内需增长的堵点难点,勾勒出中国经济韧性生长的清晰脉络。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培植新质生产力,构建起促消费、扩内需、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体系,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产业维度向“新”而行,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供给侧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决定经济发展的成色。产业升级是实现供给提质的核心路径,应推动产业向“新”向“好”跨越,增加优质供给。鼓励创新创造,夯实供给体系,形成“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为内需增长注入持久动力、提供坚实支撑。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从生产制造端拓展至研发设计、品牌运营、循环利用等领域,实现“单一生产”向“全链条增值”的转变。

  产业升级需要新旧兼顾,既要巩固传统优势产业根基,更要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通过科技创新、数智赋能、绿色转型和集群发展,构建自主可控、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技术赋能和模式创新,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如电器、家具等产业利用技术升级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提升产品附加值与竞争力。通过持续推动技术创新突破、迭代升级,催生更多新兴产业,发掘优势赛道、构建全链生态,如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提供更多新产品,催生更多新需求。

  消费维度向“深”拓展,激活内循环关键节点。消费扩容是畅通经济循环的“活力源泉”,让内需潜力充分释放。从“买得到”到“买得好”的消费升级,既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更是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枢纽。各地要用足用好政策,通过消费券、优惠券、以旧换新、票根经济等优惠方式与活动,不断扩大消费圈层,壮大服务消费,向消费要增量。

  大力发展新型消费,支持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发展。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构建智慧消费场景,培育壮大健康体检、咨询、管理等健康消费新业态。加强城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完善交通、物流配送体系,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健全县域商业体系,提升消费便利性。完善消费配套设施,如在夜间消费集聚区做好场地、交通、停车等配套保障。围绕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增加体验元素和参与互动性,培育消费新场景。支持城市发展首发经济,吸引全球潮牌、新品首发。举办各类展会、活动,打造消费新地标,提升城市消费吸引力和影响力,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民生维度向“实”发力,筑牢经济发展社会根基。民生改善是稳定内需的“压舱石”,为消费增长筑牢底气。消费能力的提升与消费意愿的增强,归根结底依赖于民生福祉的改善与收入预期的稳定。民生与消费的深度绑定清晰可见,应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让群众就业有保障、养老有依托、生活有品质,形成“敢消费、愿消费、能消费”的良好环境。

  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消费能力与发展信心,应构建稳定可持续的就业支撑体系。聚焦重点群体精准施策,针对返乡创业者、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通过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岗位对接等组合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搭建数字化就业服务平台,为劳动者提供全流程、个性化服务。通过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稳岗返还等政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稳定就业岗位存量。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更是群众敢于消费、乐于投入的“定心丸”。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推动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者等群体纳入保障体系,实现“应保尽保”。稳步提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待遇标准,完善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补充保障机制,减轻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支出负担,使他们无后顾之忧。

  (项目统筹:光明日报记者 方曲韵、尚文超、马姗姗)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5日 12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