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浦江观察】
光明日报记者 王禹欣
“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为我们这样的国家提供了宝贵平台”“进博会将带来更大的平台和机遇,我们准备好了”……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不少参展商都由衷赞叹:“中国是最有机会的市场!”
万商云集,共襄盛宴。八年来,作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一个缩影,进博会越办越好,已经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如今,伴随着“进博之约”如期而至,我国经贸“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注入了“东方暖流”。据统计,进博会创办八年来,累计有4100多批展品进境参展,总货值超80亿元人民币。今年进博会上,新老朋友共赴佳期,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整体展览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均创历史新高。这份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反映了开放合作的共同心愿。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可以看到,进博会已成为全球共享中国开放红利的重要窗口,不仅展现了我国与世界共享机遇、互利共赢的胸怀与担当,更为全球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作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后举办的首场重要经济外交活动,第八届进博会的举办恰逢其时,不仅将以实际行动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更宣告了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进博会越办越好,很重要的是因为坚持“与天下同利”。我们欣喜地看到,进博会“惠全球”的理念不断落到实处,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今年,进博会首次为最不发达国家产品打造专区,充分利用“零关税”待遇助力其拓展中国市场,让非洲手工艺品、老挝咖啡、埃塞俄比亚皮革等“小众商品”借助进博会变身“爆款”,直接带动当地就业与产业升级。放眼会场,来自123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企业踊跃参展,同比增长23.1%;最不发达国家企业参展数达163家,增长23.5%;扩容的非洲产品专区吸引非洲企业参展数量同比大幅增长80%……这都是对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机遇吸引力的直接印证,更是国际社会对我国消费市场、产业体系和创新生态投下的“信任票”,充分彰显了中国维护多边主义、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立场,体现了“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的价值追求。
更高质量的发展有赖于更高水平的开放。当前,我国持续推进制度型开放,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全球企业的发展机遇。《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中提出“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要求”,这也展现了中国进一步有序扩大自主开放的决心,让更多海外企业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法国赛诺菲的创新药品、美国陶氏的新材料技术、巴西淡水河谷的能源转型金属产品……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再成为“常驻客”,越来越多海外企业依托进博会这个“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型平台,纷纷踏上合作“快车道”,迅速在中国市场扎根、开花、结果,实现了“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采购商变贸易商”的华丽蝶变。无论是真金白银的税收优惠,还是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或是各类便利措施的出台,都增强了全球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更证明了“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新征程上,更应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兼顾自身之需与世界之盼,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同各方在开放联通中相互成就、互惠共赢。我们必将在坚持重信守诺中更好凝聚开放共识,在坚持互利共赢中更好拓展开放空间,在坚持命运与共中更好担起开放使命,以开放合作增强发展信心,为世界经济注入澎湃活力,引领全球发展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6日 0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