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欢
“王师傅这修收音机的手艺,真是帮我解决了大难题!”“家门口就能配钥匙、换拉链,太方便啦……”江苏省常熟市南门坛上历史街区一间小小的修理铺里,居民的夸赞声此起彼伏。这间“解忧铺”的背后,是南门社区党总支针对老年群体维修需求,牵头组建的“南门十八匠”志愿服务队。21名老党员、老手艺人带着缝纫、修鞋、电器维修等“绝技”为居民提供公益服务,既让老物件“重获新生”,也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常熟市着眼提升社区精细治理水平,以“海棠红·幸福里”建设为抓手,通过条块协同、分类施策、多维赋能,持续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共同体,让精细治理“温度”浸润群众心田。
强网壮格筑底座
条块协同解民忧
“启文中学附近路面破损,行人经过有风险!”东南街道启文社区网格员顾晓波发现隐患后,第一时间拍照上传网格工作群。社区党组织迅速响应,不到3天,破损路面便恢复通行,这场“快速响应”,正是常熟市以党建引领织密网格治理体系的生动缩影。
为破解基层网格“网眼过大、有网无人、效用不佳”等问题,常熟市推进“强网壮格”专项行动,科学划分3520个网格,明确3.5万余名网格长、网格员,制定工作职责、网格服务、管理事项“三张清单”,健全涵盖重点人、重点物、重点事的“民情地图”。
“现在网格体系运转越来越顺,既能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排查苗头问题,又能够快速回应诉求、化解矛盾纠纷,老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虞山街道星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蒋艳兰深有体会。
分类施策破难点
精准解题见实效
“担任动迁安置小区党支部书记以来,怎样引导居民转变原有生活习惯,一直是我面临的最大挑战。”常福街道怡馨社区怡馨佳苑小区党支部书记宗洁说道,“有了这本指引,我们一下子就找准了工作方向!”宗洁手中的“指引”,正是常熟市委组织部制定的《小区(区域)党组织精细治理工作指引》。
秉持分类施策、精准解题思路,常熟市将全市小区(区域)划分为商品房小区、老旧小区、搬迁安置小区、城中村、企业集宿区、开放式街区6种类型,针对不同区域治理难点,对应提出“规则之治、情感之治、生活之治、人心之治、协同之治、诚信之治”6种治理路径。同时以小区为单位,全覆盖组建528个实体党支部,配套出台工作指引,系统梳理各类型区域的主要问题、工作思路、具体对策和先进做法,为不同区域基层党组织提供量身定制的“答题方案”。
按照工作指引中动迁安置小区“生活之治”思路,宗洁带领小区党支部聚焦公共安全、环境卫生、宠物管理、邻里关系等居民关切,组织开展多轮民主协商,最终共同制定了《怡馨佳苑小区居民公约》。如今,小区内乱堆放、乱晾晒、毁绿种菜等现象显著改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多元聚力暖人心
数字赋能添动力
“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平价菜,再也不用跑远路了!”琴川街道湖苑社区居民张阿姨口中的便利,源于今年新落地的“海棠铺子”农蔬直通车项目。该项目由湖苑社区党总支联合本地商超打造,依托小区红色先锋站设置本地蔬菜销售点,既方便了居民生活,又拓宽了农户销售渠道。
这一创新举措,是常熟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投大赛孵化的众多“小巧灵”项目之一。社区党组织聚焦居民实际需求,深入挖掘辖区资源,联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爱心商户、居民能人等多元主体,合力打造的特色服务项目。三年来,围绕助残帮困、就业创业、应急救援等领域,累计立项青少年公益课堂、助残工坊等项目207个,惠及居民超14万人次。
“我们始终以党建为引领,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常熟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海棠红・幸福里”建设,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推动社区精细治理提质增效,让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共同体的图景越绘越美。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7日 0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