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十五五”新图景新征程】
光明日报记者 任欢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民政的基本职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十四五”期间,各级民政部门着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就。“面向‘十五五’,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兜底民生保障网更加密实,让现代化建设成果越来越多地惠及困难群众。”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说。

浙江湖州长兴县泗安镇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组织青年志愿者们在一小区开展迎重阳敬老助老活动。新华社发
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迭代升级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议》提出,“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五五”期间,各地将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迭代升级。
“如今,我晚上终于能安稳地睡个好觉了!”前不久,家住宁夏银川兴庆区裕民社区的王女士握着兴庆区民政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原来,王女士的丈夫因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她担心丈夫出意外每晚都睡不踏实。了解到诉求后,兴庆区民政局仅用不到24小时便为王女士协调好了护理床。
据了解,在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中,兴庆区民政局探索打造了“兴系你”服务类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我们制定社会救助综合服务项目综合评估指南,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1004户困难家庭的多维度评估,实施差异化跟踪回访。同时,全区为1004户建档立卡困难家庭提供‘菜单式’服务选择。今年以来,平台累计响应并处理服务需求超3000次,初步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兴庆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十四五”期间,我国已基本建成了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覆盖对象已经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延伸,初步建立了全国社会救助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全国城乡低保的平均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19.6%和21.3%,常态化保障低保对象达到了3940万人、特困人员482万人。
在此基础上,今后如何强化监测预警和及时救助、如何加快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如何创新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各地民政部门也在积极探索。
在江苏,当地打破部门壁垒、强化数据共享,建立联通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12个部门和43家金融机构的省级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做到社会救助对象凡进必核、精准画像,建立民政部门统一认定、按需推送,各职能部门分类救助、精准帮扶的联动机制。
在广西,当地积极探索服务类社会救助,开展全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物质+服务”救助三年(2025—2027年)提升行动,其中北海市充分运用福彩公益金954万元,为全市6239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按照“六个一”的标准配备基本生活设施,不断提升特困人员生活品质。
“‘十五五’期间,我们将强化社会救助‘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功能,更好发挥社会救助在保障基本民生、助力社会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说。
当好困境儿童的守护者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建议》提出,“加强妇女和儿童健康服务”。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五五’期间,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完善困境儿童福利保障体系。”

云南大理针对农村“一老一小”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无量幸福小院”模式。图为小朋友在幸福小院内堆积木。新华社发
来到位于上海市长宁区天山公园里的上海艺术品博物馆,常常能看到很多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绘画、玩游戏等活动。
据了解,为在精神层面更好地帮扶当地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困境儿童,长宁区民政局设立困境儿童“艺术护照”文化关怀服务项目,为孩子们搭建零门槛的艺术教育平台。
第一次来上课的轩轩(化名),手里攥着的笔曾迟迟不敢落下,随着逐步参与项目,内向的他现在不仅落落大方,还善于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化作画布上的绚丽色彩;向往艺术世界的小翎(化名),因家庭经济困难几乎放弃梦想,通过在这里的不断学习,愈发坚定了今后成为画家的决心……文化关怀服务项目自启动以来,已累计服务困境儿童1000余名,开展互动活动1300余次,已有40余名小朋友的100余幅作品参展国际少儿创新艺术邀请展及国际青少年儿童艺术科普展。
“十四五”期间,各级民政部门不断完善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教育、医疗等得到切实保障。在生活保障方面,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标准均比“十三五”末增长超过26%;在教育服务方面,推动流动儿童均等接受教育,推进残疾儿童融合教育;在安全保护方面,持续防范打击侵害困境儿童权益行为,对临时遇困遇险儿童及时采取救助保护措施;在监护责任方面,构建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护为补充、国家监护为兜底的现代监护制度……
如何让更多孩子有人看、有人管、有人爱,仍需努力探索。
来到重庆市南岸区,当地儿童主任吴仪总是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并常常邀请心理咨询师,通过绘画、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困境儿童积极表达内心情绪。在吴仪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变得乐观向上。
像吴仪一样关爱困境儿童的人,还有很多。民政部发布数据显示,全国已经累计配备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4.2万名、村(社区)儿童主任58.3万名。越来越多的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信息核查、关爱服务等工作,正成为广大困境儿童身边的守护者。
“‘十五五’期间,我们将更好地保护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和安全权益,为困境儿童献上更多爱心。”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说。
顺应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残疾人是最需要格外关注、格外关心、格外关爱的特殊困难群体。《建议》提出,“完善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群体服务保障体系”。
这段时间,家住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的居民资明(化名),心里很是开心,“社区干部帮我安排到裕南街街道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的爱心水站上班,现在每月能挣1000多元呢!”
原来,资明患有精神三级残疾,过去主要依靠低保金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维持生计。2024年当地社区干部走访了解到资明有再就业意愿,且康复效果显著,经评估后完全能胜任驾驶和搬运工作,很快为他争取到就业机会。
“以前,我们的工作是给困难群众发低保金、落实政策。现在困难群众需求多了,各类服务都得跟上。”天心区民政局党组成员、社会救助事务中心主任莫坤介绍,他们挖掘困难群众隐性服务需求,梳理出助医、助餐、助行、助学、助业等“十助”服务清单,两年来精准服务困难群众7.6万余人次。
“十四五”以来,民政部会同中国残联等有关部门,顺应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积极推进残疾人福利制度建设,完善帮扶措施,开展关爱服务,残疾人关爱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在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社会救助保障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十四五”期间,“两项补贴”全国平均标准分别提高了31.9%和22.5%;
在发展助残产业方面,支持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累计发布160多项产品服务标准,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将康复辅助器具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等政策范围;
…………
重度残疾人是最困难、最脆弱的群体,托养照护是他们的急难愁盼。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对这项服务作出制度性安排。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五五”期间,民政部将以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为重点,多元共担,精准服务。比如,对重度残疾儿童,通过相关机构发展托育、照护、康复、教育等服务;对就业年龄段的重度残疾人,在生活照料的基础上,支持开展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职业康复等服务;对老年重度残疾人,依托养老服务网络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加强护理照护。
“同时,我们还将构建以居家照护为基础、以日间照料为依托、以集中托养照护为专业支撑的服务供给体系。支持发展居家照护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养老、社区等服务设施为重度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还要发展专业性托养照护服务机构,支持各类经营主体按照市场化原则参与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公益捐赠、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说。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7日 0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