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这个多民族村,有着好传统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这个多民族村,有着好传统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10 05: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张士英

  “多大姐,刚子出事了……”今年3月,夜里的一通电话,惊醒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村主任多雪英,听筒里传来村民李桂香的哽咽声。

  原来,李桂香的儿子卢艳刚人在海南,骑摩托车时出现意外导致脑出血,被人送到了医院,医药费需要9万多元。

  李桂香一下就蒙了。儿子离婚后独自抚养孩子,没啥积蓄,人又在几千公里外,这可咋整?她急得团团转。

  “找多大姐。”慌乱之际,她脑子里冒出了这个念头。

  多雪英是个热心肠,平时就爱帮大家张罗事儿。她立刻点开“哈拉新村大家庭”微信群,发出倡议:“乡亲们,李桂香家的刚子脑出血,医药费还差一大截,救人要紧,倡议大伙儿都搭把手。我先带头!”

  消息刚发出,转账提示音就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我拿300元,艳刚妈别上火,没有过不去的坎”“我捐500元,刚子挺住”……屏幕上涌动着一股暖流。

  73岁的达斡尔族康大爷不会发红包,急得直跺脚,找来村里的小年轻帮忙。“我一个人过,身体不好,有个头疼脑热的全靠村里人帮衬,夏天菜园子也是大家帮着种,虽然自己没啥能力,也想出点力。”

  村民赵传彬靠着几亩地为生,手头并不宽裕。看到消息后,他二话不说,前后凑出几万元送去。

  “我和艳刚地挨着地,春天一起种,秋天一起收,他家的农机还停在我家院里。”赵传彬说,自己十多年前曾得过一场大病,也是全村人一起帮忙渡过了难关。

  “我在医院,看着群里不断跳出来的红包,眼泪止不住地流。”李桂香声音沙哑。

  村民间不假思索地出手相助,源于这个多民族村的好传统。哈拉新村是一个有着300年历史的少数民族村落。“村民里有达斡尔族、汉族、满族等多民族同胞。村里有个老传统,谁家有困难,大家一起帮。”多雪英说,“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他,这日子才能越过越旺!”

  一个月后,卢艳刚出院回到家休养。村民们轮流去他家帮忙,微信群里的问候和鼓励也从未间断……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0日 04版)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