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十五五”我所思·我所盼】
开栏的话
我们正阔步向“十五五”走去!
这承前启后的关键期,蕴含着你我的憧憬,也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奋斗目标,既有里弄街衢的闲适静好,也有市廛烟火的氤氲可人;既有沃野平畴的“禾下乘凉梦”,也有碧波深蓝的“耕海牧渔景”;既有对高质量发展的宏阔追求,也有日常生活里对针头线脑的切身渴求……
每一个你我的目标,都是“十五五”规划编制最珍贵的素材,都是推动发展最坚实的力量。
人们常说:理想是通向现实的桥梁。瞧我们的前方,前景光明,绚烂辉煌!光明日报从今日起,开设专栏《“十五五” 我所思·我所盼》。
来吧,把你的心愿讲出来。汇涓滴心声,奏时代壮歌。
盼港口越来越“聪明”
讲述人: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人民工匠” 许振超
我今年75岁了,在码头上一“扎”就是50多年。从人拉肩扛,到实现全货种、全流程自动化,再到跻身世界第四大港,我亲历了青岛港发展跃迁的非凡历程,见证了中国港口在全世界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心里那个自豪劲儿呀,真是说不完、道不尽!
现在,我还时常来到码头,和大家一起交流技术难题、进行创新攻关。一得空,我就督促着年轻人苦练“绝活”。因为,咱码头工人只有把专业本领练得扎扎实实,才能为港口建设打赢每一场“攻坚战”,也才有“叫板”世界纪录的资本。
我自己正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1984年,港里引进第一批桥吊,我被选为首批集装箱桥吊司机。可说明书全是英文,我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怎么办?抱着英汉词典一个词一个词查、一页一页“啃”,硬是攻下了技术原理;为攻克桥吊故障,写下的笔记有80多万字……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心气儿,我和团队练就了“一钩准”“无声响操作”等绝技,9次刷新世界装卸纪录。
这种创新劲头一直在持续:2006年,港里号召节能减排。我们一次次摸索,终于借鉴飞机空中加油的原理,给轮胎吊加装了“空中电线”,让这个原本烧柴油的“大家伙”靠着电流驱动就能顺畅运转;2019年,我们在全球首次实现了传统码头双起升桥吊远程操控。操作员在中控室轻点鼠标,几十米外的桥吊就能精准响应……
我一直关注着党和国家关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我打心底里赞同。
让我们的港口更现代化、更“聪明”,这正是我最大的盼望!未来5年,我盼着人工智能“融”进码头作业,给港口一个更聪明的“大脑”:可以预测物流潮汐、提升作业效率,还能让港口“吸”入清洁动力、不“呼”二氧化碳,成为名副其实的“零碳”港区。
新时代是港口工人创新创造的时代。我也盼望着,能带出一批懂算法、通业务、晓绿能的新型“金牌工人”,让老一辈的绝活在年轻人手里“长”出新花样!
(光明日报记者刘艳杰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2日 0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