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敦煌石窟丝路图像研究》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敦煌石窟丝路图像研究》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12 05: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敦煌石窟丝路图像研究》

  

  作者:沙武田(202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者、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以莫高窟为主体的敦煌石窟群是体现丝路文明交流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以洞窟壁画艺术形式记录下来的中古中国1000多年间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互鉴的珍贵历史剪影,是目前已知丝路图像最为集中的所在。

  通过遍览敦煌石窟,成果发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洞窟壁画中保存有与丝路历史关系密切的诸多图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图像包括:壁画中反映丝路交通贸易的胡商遇盗图、广泛见于各类经变画中如实描绘丝路贸易核心物品丝绸及各类丝织品的绢帛图像、来华传播佛教的罽宾国僧人佛陀波利丝路传法旅行图、以大型乐舞场景形式描绘唐长安城上元夜乐舞灯会的胡旋舞蹈图、大量存在于故事画和经变画中的丝路外道女性人物形象、老人入墓图中的雉堞形坟墓,以及波斯萨珊风格联珠装饰纹样,等等。这些丝路图像尤其以隋、初唐、盛唐时期最为常见,与丝路交通最为繁盛的时代相吻合。

  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的大通道,在这条通道上,世界各大文明与华夏文明交融互鉴,极大丰富了历史时期丝路沿线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需求。透过成果的视角,可以看到敦煌石窟以“形象历史”的方式记录的中古时期丝绸之路交通贸易、人员往来、文化艺术传播过程中文明互动的真实历史影像,是我们今天了解丝路历史与丝路人文精神的珍贵一手考古资料,可以填补文献在记录丝路形象历史上的缺失,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历史意义与现实启迪。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2日 11版)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