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文学阐释学的“中国范式”(1942-2022)》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文学阐释学的“中国范式”(1942-202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12 05: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文学阐释学的“中国范式”(1942-2022)》

  

  作者:谷鹏飞(202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者、西北大学教授)

  文学阐释学是一种“人学”,是人在文学活动中关于自身理解、解释、应用的实践知识。长久以来,学界对于中国当代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文学阐释学”等问题存有争议。如何回答并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构建中国文学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成果梳理了80年间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当代性阐释中的“中国范式”、西方文学阐释学本土化阐释中的“中国范式”、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中国化阐释中的“中国范式”,形成三种阐释学资源的互补与互证,为证明“中国当代有自己的文学阐释学”提供史料支撑。通过深入研究历史,钩索了史料之间的思想关联,初步描绘出一幅具有“中国范式”的文学阐释学图谱。

  成果通过在文学阐释学“中国范式”的特殊性中发现普遍性的方法,解构了“西方文学阐释学代表普遍性”的神话,使文学阐释学“中国范式”中的普遍性内容通过特殊性形式表现出来,驳斥了“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只是西方文学阐释学的‘旅行’形态”的西方谬见,初步建构起具有文化主体性的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学科形态,为推动中国文学阐释学与西方文学阐释学在未来的双向互鉴和融通发展、实现在世界文学阐释学领域发出中国声音作出有益尝试。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2日 11版)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