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为经营主体厚植成长“沃土”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为经营主体厚植成长“沃土”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13 04: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十五五”新图景新征程】

  光明日报记者 鲁元珍

  经营主体是市场的源头活水。“十四五”期间,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各类创新改革举措和惠企政策落地,经营主体活力不断释放。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作出“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的战略部署。面向“十五五”,打造更有活力、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将进一步为经营主体成长保驾护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为经营主体厚植成长“沃土”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办理民营企业相关业务。新华社发

  深化改革为企业“松绑减负”

  “只提交一次材料,当天就完成了‘个转企’所有手续,效率太高了!”近日,福建厦门一家餐饮公司负责人许海梅成功将她经营了13年的大排档转型为企业,不禁对政府的高效服务赞不绝口,“本以为办理流程会比较复杂,没想到当天就能完成营业执照变更、税务登记、公章刻制等多个事项,以后的经营发展没有后顾之忧了。”

  这是厦门推动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的一个缩影。随着政务服务领域改革升级,企业办事只需要进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报表、提请一件事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更好解决。

  《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提出“把推动高效办理企业信息变更、企业注销和开办餐饮店‘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为各地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明确了方向。

  不仅如此,多项改革措施加力,市场准入准营门槛不断降低,成为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时期,“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持续落地,破解准入不准营等问题;深化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改革、缩减审批环节、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举措,让市场准入环境持续优化。随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我国经营主体总量稳步增长。“十四五”期间,我国企业净增1999.9万户,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

  专家认为,当前仍然存在一些束缚经营主体发展的问题,如有些行业存在隐形壁垒,存在区域性市场壁垒、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有待完善等。解决这些问题,将成为未来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方向。

  改革创新,始终在路上。专家指出,面向“十五五”,要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聚焦经营主体从注册登记到生产运营全过程中的堵点、难点,畅通市场循环,推出针对性改革措施,多措并举为经营主体“松绑减负”,让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经营主体茁壮成长的沃土。

  优惠政策实现“精准滴灌”

  “过去企业找政策像大海捞针,现在政策可以主动‘跑’向企业。”最近,黑龙江惠企政策服务平台的升级,解决了不少企业“政策找不到、读不懂、兑现慢”的问题。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登录平台后,按细分领域归集的惠企政策一目了然,企业查阅非常方便;其中的政策匹配功能,可以通过数据共享等方式自动抓取企业信息,为企业精准匹配政策;对于奖补类政策,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白名单,企业可以“免申即享”政策红利。

  激发活力、稳定预期,就要为广大经营主体解决真问题。在各地,各类惠企政策不断推出,政策落实更加精准高效,为广大经营主体纾困解难。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破解融资瓶颈,解决资金周转难问题,轻资产、初创型的小微企业也能获得金融支持。在江苏,财政贴息与金融政策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苏质贷”两年累计发放1.27亿元贴息资金,让更多小微企业实现“质量信誉变现”。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近年来,各类税收惠企政策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政务服务更加智慧,各地推出线上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掌上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面向“十五五”,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蓄势发力,各地通过制定专项政策,从企业培育、税收减免、财政资金支持等多方面为新兴企业提供支持。如杭州市构建未来产业培育体系,在实施创新策源、企业培育等工程的同时,开展专项基金赋能行动,统筹资金要素保障。上海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针对企业从创办到壮大的全生命周期,分阶段精准支持,通过精准施策助力企业稳步成长。

  从财政补贴、金融赋能,到减税降费、服务提效,一系列惠企政策“组合拳”精准落地,更好疏解经营主体成长中的难点堵点,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指出,“十五五”时期,要进一步延续“十四五”政策框架,强化政策惠企的精准性,将“创新强企”作为重点任务,推出更多政策举措鼓励科技创新,加大专项补贴力度,激活企业新动能。

为经营主体厚植成长“沃土”

位于湖南省临湘市浮标小镇的一家钓具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生产浮标。新华社发

  多措并举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多亏了信用修复诊所的服务,帮我们省下了大量摸索流程的时间,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在四川简阳,一家物流公司曾因行业特殊性面临行政处罚,由于不懂信用修复操作,被纳入失信企业名单。如今,通过信用修复成功摘掉了“失信”帽子,重新获得合作方信任。

  信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帮助不少企业“纠错重生”、轻装上阵。不仅如此,“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智慧监管水平和监管效能的不断提升实现了“有效监管”与“无事不扰”的平衡,也为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奠定基础。

  规范不正当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同样是打造公平市场环境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各地相关部门加强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加强“内卷式”竞争整治,开展整治涉企乱收费专项行动,对各类市场乱象“重拳出击”。2024年,全国共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1.42万件、罚没款达8.05亿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5月,《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平等”“公平”“同等”等是其中的关键词。10月,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正式施行,明确禁止“虚假评价”“低价内卷”“大数据杀熟”等行为,通过制度升级直面数字时代新挑战。这些法律制度的实施,为下一阶段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建议》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经济秩序。

  面向“十五五”,各地各部门正在加快部署,进一步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十五五’时期,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聚焦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改革任务,以更大力度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以更实举措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全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的大舞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说。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3日 05版)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