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湖南岳阳:把示范田种在农民身边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湖南岳阳:把示范田种在农民身边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14 05: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禹爱华 龙军

  面积测量、水分测定、烘干、二次称重……晚稻收割季节,东洞庭湖畔的湖南岳阳屈原管理区的稻田里,来自湖南省农科院的测产团队一丝不苟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

  “示范片各品种晚稻测产每亩525.1公斤!算上早稻亩产579.6公斤,示范片双季稻今年平均亩产超过1100公斤,基本符合预期!”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揭晓测产数据,现场一片欢腾。

  屈原管理区前身为1958年建立的国营农场,是典型的双季稻生产区,高标准农田占全区耕地面积96%以上,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上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2023年,屈原管理区聚力“全域提单产、优品质、强品牌”的主攻方向,在水稻单产提升上持续发力。

  “把示范田种在农民身边,让农民看得见、学得会、愿意干。”屈原管理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亚军说,“我们确立了‘一年办点示范、两年扩大推广、三年全域增产’的思路,围绕‘四带三片’主要粮食生产片区开展试验示范。区级主抓试验示范,全区建设13个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试验示范基地,乡村主抓推广应用,打造3个万亩示范片、3个千亩示范片、7个百亩高产攻关示范片。”

  为尽快普及新品种、新技术,来自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14名专家实施“专家送技上门”,每人全程“呵护”2~5户种粮大户“责任田”。

  湖南省农科院还大力推行定制化施肥方案,播种前取土样检测氮磷钾含量,结合目标产量计算肥料配比,全周期管理。相比传统测土配方施肥,“田块级”精准施肥可使化肥利用率提高8%,亩均成本降低12元。

  水稻大面积提产增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科研力量、政策资源、市场主体拧成一股绳,才能实现由点到面均衡增产。

  2023年,“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全国十佳农民”、惠众粮油合作社理事长阳岳球发起成立农业科创联盟。全区25个村(社区)的种粮规模户、示范户联合起来,从选种、育秧、机插到测土配方施用有机肥、生物农药统防统治、收割储存及冬种绿肥等水稻生产全过程实施单产提升行动,共同推动区域水稻生产优化升级。

  在农业科创联盟的示范引领下,全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营田镇成立了以镇为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农户只需将田地委托给中心,就能享受全套农事服务。

  今年初,占地43亩的惠众粮食产业园全面投入使用,设有可提供5万亩大田秧苗的全自动流水线育秧工厂、日烘400吨的稻谷烘干车间、日产150吨的大米加工车间、容量10000吨的粮食仓储库。此外,这里也提供农资供应、农民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广种薄收不如精耕细作。屈原管理区还推广“两口子种100亩田,年收入超十万元”的示范户模式。该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既能让普通农户家庭种田有奔头,又不会超出他们的能力,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消”的问题。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种粮也要讲科学。田间管理到位,水稻产量高、质量好,日子也会越来越好。”河市镇幸福村示范户湛红广说。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4日 05版)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