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文化特派员:走进乡村绘就“文化风景”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文化特派员:走进乡村绘就“文化风景”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14 05: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刘习 陆健

  在浙江杭州建德市航头镇航川村,一栋依山而建的二层小楼引人瞩目,这里是村里人自己的美术馆。眼下,正对着一层大门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人像摄影图片。图片上的人物尽管年龄不同、所处场景各异,但都绽放着富有感染力的笑容。

  航川村省文化特派员陈云热情地介绍:“从0岁到100岁,我们尝试为不同年龄段的村民拍摄肖像,定格他们生活的美好瞬间。瞧,这个曾因外出务工潮而略显冷清的村庄,如今迎回一批又一批返乡创业的村民。”

  2024年4月,浙江省在全国首创文化特派员制度,选派1574位文化特派员赴乡镇(街道)、结对村(社区)开展基层文化建设,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

  陈云就是在那时走进航川的。“到村里的第二天一大早,村书记就把我带到村后云山。”陈云回忆,登顶后俯瞰,整个村子静卧在山脚,云雾袅袅缠于山腰,风景十分优美。

  陈云是航川村的见证者。他初到时,村里民宿只有262张床位。如今,床位已增长至706张,计划年底突破千张。“全村民宿价格统一,附带三餐,村民和游客同吃同住,大家心里想的都是如何提高品质。”

  对着展览的一幅幅作品,陈云详细介绍起航川:“水果玉米是航川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曾经的泥沼地也被改造成了游泳池。你瞧,这幅是村里所有的民宿业态融合照片,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红火……”

  与艺术相融共生,同样也是更楼街道石岭村的蝶变之道。“位于山顶的石岭村当时只剩下不多的老年人居住,但秀美的景色和淳朴的民风让这里和艺术创作不谋而合。”建德市文化特派员包一飞说。

  “上山”后的包一飞为村里带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绘画、摄影、雕塑、音乐、书法等各类艺术人士走进村里写生、创作;年轻人带着孩子们到山上看展、研学、上公益课;中草药白及在梯田上种起来了,每年四五月份村里便迎来斑斓花海。

  “很多村里人专门到我的小院里看看,也想把自家的老房子翻新布置一番。更多艺术创作者来这里询问入驻途径,他们说这里可以俯瞰城市、仰望星空,是难得的好去处。”包一飞说,“村子里生产和创作的活力喷薄涌现。”

  活力,是文化特派员走进乡村后的共同变化。“瞧瞧我们这支模特队走得咋样?他们是‘8090’模特队。”建德市文化特派员王国光正带领村民在杨村桥镇长宁村的文化乡集训练。T台上,模特们个个神采奕奕、步履生风,炒勺、草莓、剪纸是他们的道具。

  组建模特队源自一次偶然对话。“村里一位90多岁的老人来跟我说,王老师,我们年轻的时候看画报,当时就想当模特,但家庭条件不允许,您能帮我圆梦吗?”王国光说,“文化特派员不能只是送文化,我们要对接乡亲们的文化需求,种文化、育文化。”

  于是,“掌勺少女”模特队组建起来了,训练也周期性地进行着。为了让村民们更自信,王国光把村民们带到街道大路上走台步。“从畏畏缩缩到自信满满,她们的状态变化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王国光说,他还带来了自己的朋友向村民传授不同的技艺,“学得快、掌握好的村民也能承担部分带队任务,传帮带让邻里关系更好了。”

  “在省里关于文化特派员制度的顶层设计框架下,结合建德实际,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文化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整体考量,AB岗、师带徒、骨干培养都是催生村里文化内生力的举措。”建德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在省委宣传部逐一面谈、双向选择的选派工作指导下,我们确保选对人、选准人,同时落实文化项目工作制,以群众的需求和村里文化建设发展为导向,让文化特派员绘就的‘文化风景’成为乡村综合发展的‘引擎’。”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4日 04版)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