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论点摘编】
商志晓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4期撰文指出,主体性并非所有文化共有,只有那种获得了支配性地位并发挥了主导性功能的文化,才是具有主体性的文化。从历史传承看,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具有深厚渊源和旺盛生命力。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遭遇重创并渐次式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在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造就了新的文化生命体,建立起具有新内容和新形式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文化主体性给予我们坚定的文化自我和文化自信,使得中国共产党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4日 0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