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十五五”我所思·我所盼】
让“中国舞台”更具魅力
讲述人:国家大剧院党组书记、院长,世界剧院联盟主席 王宁
过去5年,是中国文化蓬勃发展的5年。
这5年里,我听到了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艺术氛围的赞誉——享誉世界的指挥大师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来华演出后惊喜地说:“没想到有这么多年轻人真爱、真懂我们!世界高雅艺术的未来,一定在中国。”法国波尔多国家歌剧院院长马纽埃尔·翁德雷感慨:“中国艺术有着无限的活力,我们要向中国同仁学习!”
赞誉的背后,是中国艺术魅力的释放和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过去,剧场的演出多集中在晚上。现在,我们从早晨就开始全天候服务观众。很多大中小学生都来剧院参加过“美育芳草”“春华秋实”等艺术展演,许多家庭都来体验过“周末音乐会”等普及活动。我们还策划了“燕京八绝”非遗艺术精品展、维多利亚时期艺术展等高水平文化大展,创办了国内首家舞美艺术博物馆,成为北京“博物馆之城”的独特标识。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这令我欣喜不已:“中国舞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面向下一个5年,我期待着,植根博大的中华文明,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推出更多像《天路》《邓世昌》《山海情》这样表现亮眼的舞台精品;我们将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拥抱一切优秀艺术成果,欢迎更多全球知名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等踏着人文交流之桥来到中国;我们也要更加注重“线上剧场”的建设,真正做到“首都舞台,全国共享”。
我期待着,全国大小剧院不仅展示表演艺术,更成为发挥综合功能的平台。就像很多观众说的那样,优秀的剧院,既是剧场,又是博物馆,还是文化会客厅,样样功能都精彩。
我也希望,剧院不仅能培育优秀艺术家,还能走出更多专家型人才,逐步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
未来5年,我们将立足首都舞台,更有力地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持续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更积极地探索现代艺术形式,用精品力作激发艺术创新创造活力,为提升全民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文化修养贡献力量!
(光明日报记者董城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7日 0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