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文化周末:柿子熟了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文化周末:柿子熟了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21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厉彦林(中国作协会员)

  那天清晨,两只叽叽喳喳的家雀,扑棱着翅膀,轻捷地栖落于我家门前的柿树,开始了它们秋日的盛宴。

  一只家雀用爪子紧紧抓住细枝,身子随枝条轻轻摇摆。它最终选定熟透的一个果实,俯身啄去,金黄色的果皮应声裂开小口。它机警地向四周扫视,然后深深地啄入红透的柿子,嫩黄的嘴巴顿时沾上了蜜色的汁液。另一只急忙过来争食,两颗毛茸茸的脑袋凑在一起,它们顾不上叫唤,你一口我一口,每啄一口,还心满意足地晃晃脑袋。

  阳光已悄然踱上树梢。它们吃饱后振翅而去,留下颤动的枝叶。那个被啄空的柿子,只剩一层金黄的果皮悬在枝头,宛若一盏被秋风点亮的琉璃宫灯。

  那年,挚友送给我挂着两个金黄柿子的柿树盆景,说祝我“事事如意”。它蜷在紫砂盆里,枝叶有些拘谨地瑟缩着,很快就不旺相了。我瞧着心疼,心想不该让其困于这方寸之地。于是,一个午后,我将它请出花盆,栽在了宿舍楼边那条人行道的南侧。

  这柿树果然活出了自己的样子。它像挣脱了枷锁的精灵,将根系深深扎入泥土,不过几年,树干就从最初的手指粗,长到碗口粗,青灰色的光滑表皮,裂开深褐色的纹路,个头蹿至八九米高,撑开了一把疏密有致、枝叶舒展的绿伞。阳光从叶缝间筛下来,碎成一地晃动的光与影。更可喜的是,每年深秋,它必定捧出几个沉甸甸的柿子。它们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日渐疏朗的枝头。每每路过,看见柿子由青转黄,最后醉成暖红,不由得放慢脚步,默默凝望一会儿。

  柿子是我们沂蒙山区常见的水果,是阳光与时间共同酿造的果实。多数秋柿需耐心静置十天半月,涩味才会褪尽,转为甜糯。若去皮放在秋阳下反复曝晒、揉捏,待水分蒸发,糖分会凝结为洁白的糖霜。

  记得童年时,我从娘手里接过一个熟透的吹弹可破的软柿子。我小心翼翼地掐掉蒂,将那颤悠悠、半透明的果肉嘬入口中,果肉软得不用嚼,蜜糖般从舌尖一直甜到心底,我忍不住眯起了眼。那是苦寒岁月中令人难以忘怀的甜蜜。

  前几年,我们村附近的石汪村进行旧村改造,我心头一动,特意托人买来一棵碗口粗、不用脱涩的甜柿树,种在了老家门前。那日,小孙女站在树下,仰头望着满树橙红透亮的柿子,满眼好奇。她举着专用的摘柿工具,费力地摘下一个,只在衣襟上蹭了蹭,便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她满意地咂咂嘴,眼睛弯成了月牙。这让我想起童年时从娘手中接过那只软柿子时的情景。一样的秋光,一样的甜蜜,却是不一样的心境。

  现如今,走进深秋的沂蒙山区,曾经让孩子们望眼欲穿的一树树、一坡坡的柿红,一片静谧。熟透的柿子沉沉地挂在枝头,成为人们眼中美丽的风景。时而有熟透的柿子“噗”的一声落入草丛,甜香糯软的果肉迸溅,悄无声息地进入自然的轮回。

  日落时分,那两只熟悉的麻雀又一次振翅而来,在门前的柿树上共进晚餐。一盏盏空心的柿皮灯,被夕阳灌注了金光,在枝头轻轻摇曳,映红了静美的黄昏。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1日 15版)

[ 责编:李卓凝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