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24 03: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专家视点】

  作者:孙明霞(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列入“十五五”时期主要目标之一,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建设作出了战略擘画,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迈入“十五五”新征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互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既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动实践,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力量。

  坚持凝心铸魂,涵养全民族精神气质。文化强国之“强”,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文化修养上。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化解前进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的力量源泉。因此,需要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凝聚起全党全社会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不断提升人民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深耕文化沃土,绘就文化繁荣新图景。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领域精品创作,健全精品孵化和激励机制,力争在“十五五”期间推出一批体现中国特色、彰显时代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把培养、支持高水平文化人才作为战略性任务,培育德才兼备的文化英才,为文艺事业注入“人才活水”。支持人民大众参与文化创作,引导规范网络文学、短视频、微短剧等,让新大众文艺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以思想观念、语言文字、文化遗产、历史文物、杰出人物、自然景观等为载体,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提升服务覆盖性、精准性和可持续性,大力推进书香社会建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激活文旅资源,打造消费增长新引擎。“十五五”时期顺应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新变化,更好发挥文化产业作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文化领域行政审批备案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优秀文化企业和品牌。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重点培育旅游装备、演艺演出等产业链群,丰富文体旅、文商旅、农文旅等融合业态。加快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扶持更多文化科技领域专精特新企业。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数字演艺、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物、古建等以数字化方式活起来、潮起来。

  加强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支持文化企业与精品加快“走出去”,广泛开展多形式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深化文明对话与产业合作。强化用文化同世界对话的理念,创新传播载体和方式,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鼓励文化IP出海拓展全球市场,通过跨境电商、海外文化展览等渠道,推动汉服、文创产品及更多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短视频等“破圈出海”,讲好中国故事,使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让“中国风”成为国际消费潮流,不断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4日 05版)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