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江苏无锡阳山水蜜桃“西迁记”:一场跨越山海的“甜蜜接力”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江苏无锡阳山水蜜桃“西迁记”:一场跨越山海的“甜蜜接力”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27 05: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邹晓菁 光明日报通讯员 秦赓

  近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阳山水蜜桃高原种植示范基地,海拔2000米的山坡上,几台挖掘机正轰鸣作业,把梯田改造成缓坡。不远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宋宏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员牛茹萱,正和项目施工方、当地农户一起,蹲在刚挖好的定植沟前,研究讨论土壤局部改良和排碱。

  “这里的土壤偏碱性,与无锡阳山镇火山周围的偏酸性土壤截然不同,我们通过增施有机肥和过磷酸钙来改良,让‘阳山姑娘’在高原能‘住得惯’。”宋宏峰指着刚回填的定植沟解释道。他口中的“阳山姑娘”,正是脍炙人口的无锡阳山水蜜桃。这场始于2025年夏天的“西迁驯化”,不仅是品种的迁徙,更是一场跨越千里的技术接力、人才接力与产业接力。

  8月的乐都,天高云淡。一场围绕阳山水蜜桃“西迁驯化”的技术研讨会热烈举行。来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的多位果树专家,与乐都区的干部、农户围坐一堂,畅谈阳山水蜜桃在高海拔地区的“安居”难题。

  “高原土壤偏碱,是挑战,但日照强、温差大,也可能成就独特风味。”阳山镇桃农协会的水蜜桃技术专家高寒分析道。他多次往返苏青两地,全程参与了前期种植基地的土壤指标分析,为“西迁”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撑。会后,专家组马不停蹄地查看三个种植点。他们详细了解种植点的气候、土壤、灌溉、道路等情况,并给出了相关专业意见。

  技术落地,关键在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仅要让桃树扎根,更要让技术扎根。”无锡市惠山区对口帮扶乐都区联络组组长田红保表示。根据惠山区与乐都区的合作协议,阳山镇将在水蜜桃生长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选派技术专家驻点指导。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在未来一两年内,为乐都区培养一支20余人的本土水蜜桃专业种植团队。这些“土专家”将成为乐都区高原阳山水蜜桃产业的“火种”,把标准化栽培技术传递给更多农户。

  随着总投资330万元的阳山水蜜桃高原种植示范基地在今年10月底正式开工,这场“西迁”进入了规模化种植的新阶段,计划明年继续投资700余万元进行后续配套项目建设。惠山区不仅提供技术、人才,还将帮助乐都区构建从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

  从太湖之滨到青藏高原,这场围绕水蜜桃的“山海情”,正从一纸规划变为生动的现实。清甜多汁的水蜜桃将不仅是无锡阳山的骄傲,更会为乐都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甜蜜”动能。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7日 05版)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