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以文化科技融合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以文化科技融合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27 05: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学思践悟】

  作者:于萍(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当前,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如何破解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难题,成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文化与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融合,各种新型技术力量推动着文化服务优化升级、文化供给提质增效、文化资源精准分配,成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新动能。

  提升文化服务水平,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服务优化升级既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覆盖城乡的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深化。然而从整体上看,文化服务仍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和功能性短板。因此,需要继续推动文化服务优化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必须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应通过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使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惠及全民,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文化服务。深化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改革,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共建的服务格局,使文化服务从单向供给向协同共建转变,鼓励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策划、实施与评价。积极打造数字文化馆、云展览、线上图书馆等新型平台,使文化资源配置更高效、文化生活参与更便捷,推动文化服务从“基础可及”向“智慧共享”跃升。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

  推动文化供给提质增效,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但真正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准的文化精品仍较为稀缺,这对文化供给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应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持续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提升文化供给能力。

  当前,科技正在重新定义文化的生产逻辑,越来越多的文化创作者利用新兴技术手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制作出更多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质量文化产品,更好满足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此外,互动短剧、电子游戏、数字艺术展览等新型文化载体与传播方式不断涌现,逐渐成为大众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媒介。

  以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供给提质增效,还需要坚实的制度保障。政府应发挥统筹作用,构建一个既具公共服务导向,又能保护市场活力的文化生态系统。应通过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障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激发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优秀文化企业和品牌,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实施积极的文化经济政策”,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营造良好制度生态,有利于推动实现文化供给的提质增效。

  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让人民共享精神文化成果

  在人民精神生活需要愈发多样的今天,仅靠经验主导的内容生产难以应对供需匹配的现实挑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助力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文化资源配置模式由传统分配方式向智能化、平台化、个性化分配方式跃升,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高效能覆盖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对用户群体的年龄结构、文化偏好、语言习惯和地域特征等要素的动态画像,对用户群体的兴趣偏好、文化背景与审美风格等进行实时分析,使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更加精准。同时,这种分配方式也引导创作者精准定位创作方向,统筹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增强了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此外,应加强对文化资源配置过程的价值引导与质量监管,在提升内容推荐效率的同时,构建具备公共导向的内容推荐机制。对优质内容的筛选,不能唯流量而动,而应坚持思想性、艺术性与社会责任并重的标准,确保算法在响应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需求的同时,不偏离主流文化方向,确保公共文化内容既富有创新性,又具备思想性,推动文化资源分配、内容监管与价值引导的群众共建。

  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是一次深刻的文化生产方式变革。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以技术为杠杆,以制度为保障,推动了文化资源要素重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优化,为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注入了强劲动能。应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新兴技术潜能,提升文化供给质量与文化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获得感和文化认同感。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7日 06版)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