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千年凉州史在文字中“活”起来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千年凉州史在文字中“活”起来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27 05: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凉州通史》(十卷本)正式出版发行——

千年凉州史在文字中“活”起来

光明日报记者 尚杰 王冰雅

  11月24日,由甘肃省政协、兰州大学、武威市委市政府共同策划,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凉州文化研究院共同实施完成的凉州文化工程项目《凉州通史》(十卷本)面世。

  《凉州通史》通过梳理秦汉至明清时期凉州历史发展状况,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展现历史上凉州作为“天下要冲,国家藩卫”的发展境况,共分西汉卷、东汉卷、魏晋十六国卷、北朝卷、隋及唐前期卷、唐中后期卷、五代北宋西夏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等十卷。

  “进行通史写作,可弥补微观研究的‘碎片化’,通过贯通式梳理凉州历史,以长时段的开阔视野来认识凉州历史所体现出的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凉州通史》主编、兰州大学萃英学者一级教授郑炳林说,该部通史不仅弥补了学术界缺少全面展现凉州历史全貌的专著这一空白,更为深入挖掘凉州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凉州通史》的内容,时间跨度长、涉及领域广。《凉州通史》主编、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魏迎春介绍,编撰人员在通史格局和通史意识之下,以凉州地区为中心,兼及周边其他河西陇右地区,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层面阐释不同阶段的凉州历史,同时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通过文字让凉州历史“活”起来,让读者感受凉州的人文精神与文化记忆,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为尽可能还原历史本真,各卷作者充分运用史书典籍、简牍材料、敦煌吐鲁番文献、黑水城文书、石刻碑铭、造像壁画等材料,全面反映了凉州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交通、宗教等各方面历史发展变化,系统展示了凉州历史的整体面貌。

  《凉州通史·隋及唐前期卷》作者吴炯炯表示,“通史”的贯通性主要体现在时间层面的连续性和空间层面的统一性,以及写作理念的一致性,比如在“大一统”观念之下、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之中,阐释凉州地区的民族关系、王朝更迭、制度演变等内容。

  自张骞“凿空西域”后,凉州就开始在丝绸之路东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凉州文化是多民族交流交融、多文化包容并蓄的结晶。

  “以十卷本《凉州通史》为契机而深入推动凉州历史研究,以凉州文化为中心而深入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是今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强文化自觉、提高文化自信的实践要求。”郑炳林说,希望广大读者从《凉州通史》中首先读到的,不是孤立的历史事件或生活片段,而是一种跨越千年的“共鸣与连接”。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7日 09版)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